当下正值大田农作物种植管理关键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各乡镇高标准烟区,技术人员正组织烤烟种植户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中耕培土、除草、绿色植保等工作,沃野上一幅农业现代化“育种管护收”繁忙景,“新农具”和“新农人”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之中,有的人靠钻研实现了“飞行梦”,有的人靠技术硬赢得了好评,还有的人借助“云端”小程序,把深山优质农产品呈现大众……
有别于传统的“新农人”,他们如何利用新农具为传统产业赋能,如何通过新农活开辟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蒙自市西鸣普惠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服务队智能无人机机手张国旗正是其中一员。
走进鸣鹫镇石洞村烟区内,张国旗正在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的控制器,屏幕上轻轻点操作设参数、标路径,给烟地轮作制种玉米进行“一喷两防”作业,植保无人机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悬停,所经之处洒落一层薄薄的药雾。

快捷轻巧实惠的小型培土翻犁机械田地作业现场。苏卫 摄

今年38岁的张国旗是当地合作社绿色植保专业服务队负责人,他打小就对航空飞行特别感兴趣,机缘巧合加入合作社又被选为植保队员,在经过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下,不仅熟练掌握植保无人机操控拟技术,还提高了绿色植保专业技能,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钻研,最终凭着熟练的技术,成为队里小有名气的飞手,也圆了自己年少时的“飞行梦”。
提起起植保无人机为村民带来的实惠便捷,张国旗说道:“在以往大田管理时节农户请工难,人工田间作业存在时效长、防治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如今几百亩的制种玉米、烤烟、蔬菜等作物飞防作业,基本一天不到就喷洒防治完了,每亩可节约费用13元左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这些问题在智能无人机都迎刃而解,由其在农业种植绿色植保防控上,智能无人机行农业精准性高,喷洒均匀,喷洒速度也快,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的优势突显。
“我们要把先进的绿色植保飞防更好运用到农业多元化种植上,更好地服务好当地乡民,让种植增产增收。”同在地里面操作的队友钟涛与张国旗一同表示。
近年来,在蒙自市烟草专卖局扶持帮助下,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智能化农机具,大幅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也降低了当地农户种植用工成本,也更让田间管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从而进一步提升各专业队服务村民的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收添新动能。
距离鸣鹫镇20多公里的芷村石马脚村近1000亩的烟区制种玉米轮作种植区,自动覆膜机在农机手操作中快速穿梭于田地间。

自动覆膜机在农机手操作中快速穿梭于田地间。李姝锦 摄

“现在在我们耕地、施播、植保、收割等农业种植环节都用‘高大上’的智能新农具,农业生产中作业精准效率高,且劳动效率比人工驾驶高,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合作社“90”后农机手张成亮感慨地说道,以前的传统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劳动力偏中老年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单一种养或手工劳动为主。而且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许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老得老了,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如今,物联网、云数据等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无人机植保、智能机械耕地、自动化覆膜等操作,村民们已早已司空见惯。
除此之外,蒙自烟草专卖局还指导合作社积极推广“粮烟协同”
发展,“
烤烟+”
等多元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将机械化作业有机融入农业种植服务中,向当地农户提供农机、绿色植保、烘烤等多系列专业化服务,帮助农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张成亮计算了一下,一架自动化覆膜机每天作业面积可达30多亩,相当于8名劳动力的工作量。“这些智能化机械的运用,改变了村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耕作面貌。”他用一连串数字介绍着产业发展。
“现在田地里都是新农机大显身手的身影,在合作社添的各种新机械辅助,我们农户丝毫不担心农忙季用工荒的问题了,种植是越来越轻松了。”身旁边跟随张成亮学习自动覆膜机操作的当地农户李贵金乐呵呵说。
一幕幕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场景,展现了“新农具”在广袤大地上绘就丰收好景。(李姝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