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双方应该把贸易壁垒取消。电动车价格承诺比关税政策要好,但无论对于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来说,最好能有一个公开开放的市场。我们现在正在积极与各方进行会谈,希望最后能达成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希雅(Hildegard Müller)于4月24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4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后,中欧技术团队一直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和贸易投资合作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加紧推动磋商进程。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为中欧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此前,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方案。

穆希雅对记者表示:“双方需要确定或商讨出一个最低价格,且这个价格最好要比加上关税后的价格更有优势,理想的情况是能够自由地进入目标市场。德国汽车工业作为一个非常开放的国际性产业,拥有丰富的国际经营和发展经验,并不惧怕竞争。”

穆希雅认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个错误决定,此举对德国车企影响尤为严重,VDA始终主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加征反补贴税并不能增强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欧盟必须着力改善自身环境、在能源、行政体制、办事效率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重振国际竞争优势。

“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双方讨论的核心都应始终围绕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壁垒与扭曲,而非制造新的障碍。当前讨论的方案包括设定最低价格标准,以及推动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等。VDA呼吁欧盟与中国尽快达成妥善协议,从而终止反补贴措施。”穆希雅称。

根据VDA调研,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超过三分之二的车企计划持续增加在华投资,尤其是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市场营销领域。近三分之一的车企拟扩大在华产能。长期来看,80%的车企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当前车企战略呈现分化态势:半数奉行在中国、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另一半则主要将中国视为出口枢纽。

就在4月24日,中德汽车高层论坛暨汽车创新大会·上海在上海市嘉定区召开。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CEO柯皓哲在演讲中表示,采埃孚始终秉持“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理念。他认为,这不仅是为中国市场创新,更是通过中国创新辐射全球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全球汽车产业创造了共赢机遇,尤其对德国及欧洲汽车工业具有战略意义。”柯皓哲称。

“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是非常有活力的,中国的企业很有创新性。中国市场和德国市场的需求不同,同时中国市场发展速度快,很期待看到德国车企如何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制定发展策略。”穆希雅对记者表示,中国车企可以在欧洲进行本地化投资。“欧洲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欧洲欢迎任何企业到当地投资”。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