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距离“九.三”阅兵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大规模准备工作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尽管比较模糊,但这种多兵种集体跃进,普遍达到世界顶尖,甚至是领先水平的壮观景象,依然让人目瞪口呆。不同于十年前的东风-21D、六年前的东风-17,这次外界记住的装备将不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堆。
▲以往都只有少量新武器露面
高超声速武器是这几年的全球焦点,伊朗的入门级高超声速导弹,就成功突破“爱国者”、“萨德”的多层拦截,精准命中以色列军事目标。美军最近这一阵,更是拼命折腾高超声速导弹载具——仅目前就有陆基“提丰”、空基B-1B挂架、海基“弗吉尼亚”核潜艇与DDG-1000。只不过,美军各兵种发展的高超声速导弹,不管哪种技术路线全部失败,至今依然颗粒无收。国内目前公开装备了陆基东风-17,和海空兼备的鹰击-21,与服役空基“匕首”、海基“锆石”的俄罗斯,同属全球第一梯队。
▲B-1B正在进行改造,以适应搭载高超声速导弹的需求
但东风-17射程只有1000千米出头,不足以覆盖第二岛链,而鹰击-21则是由弹道导弹改进而来,性能要差不少,两者实际上只能代表六年前的国内水平。而既然连俄罗斯都能凭借工程整合能力,推出带有超燃冲压发动机色彩的“锆石”,那么在这个领域积累非常深厚的中国,会不会带来新的惊喜呢?东风-17气动布局非常优秀,射程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装二级推进装置来解决,这是理论上只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就能实现的改进。
▲改进东风-17以扩充射程难度并不大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已经彻底改变了战场生态,从冲锋陷阵的主战坦克,到伴随支援的步兵战车,甚至是后方火力支援的卡车炮和自行火炮,都不得不在其阴影下存活。俄罗斯之所以费大力气,将朝鲜170毫米火炮拉到战场,并不是身管火炮真就缺到这个份上,而是看中了更胜一筹的射程,这一点在无人机蜂群面前,就意味着更大的安全性和存活率。国内对无人机蜂群的重视,大幅领先其他国家,所以才有现在成体系出现的激光/微波反无人机武器。在这种情况下研发的下一代载具、火炮,都有哪些针对性设计,传说中的58倍径主炮有没有列装,都很值得期待。
▲99A已经在主力位置上待很久了
防空导弹一直被视为国产装备的软肋,由红旗-9、红旗-16和红旗-22组建的中远程地空导弹体系,也没有美俄防空系统数十年积累的实战口碑,反导系统的缺失更让人忧心忡忡。不过,随着红旗-19登陆珠海航展,红旗-9BE和红旗-16FE又在巴基斯坦,联手迎战“布拉莫斯”与“斯卡普-EG”,表现非常出色(纯以技术而言,拦截这两款超音速、隐身导弹的难度,比“爱国者”在乌克兰拦截俄罗斯亚音速巡航导弹要难得多),才算是掀开国产防空/反导系统的冰山一角。而传说中与红旗-19并肩作战的另一款反导系统,顺应潮流取代红旗-22的新装备,目前仍未露出真容。
▲国产防空武器这几年进步很大,但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媒体一直说中国海军核潜艇已经搭载了新一代“巨浪-3”,甚至取代东风-41,成为火箭军最新陆基战略威慑主力的新武器,似乎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说白了,在官方对外展示的航母、驱逐舰、战斗机等领域,国内无不是突飞猛进,往全球第一的位置迈进,并且以2019年以来这几年进步速度最快,最惊人——这些进步本身,就足以证明国产军事工业整体水平的成长,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未公开的领域,难道会被落下吗?
▲东风-41其实也有年头了
举个很有趣的例子,俄乌双方无人机产能,虽然都飙升到百万架以上,但真正能作为远程攻击装备使用的,还是只有几万架。前不久,俄罗斯媒体以这个数字来推测中国无人机的潜力,然后遭到了一致嘲讽。事后大家简单讨论了这个事情,发现主要分歧在于,究竟是百万架还是千万架。而俄乌双方打了三年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俄罗斯动用了600多架——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工业集合体正矗立在东亚,其花费六年时间取得的进步,要比大多数人期待的多很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