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监狱的典狱长在1950年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请求,一名正在服刑的犯人希望与他单独见面。这位犯人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尽管典狱长对溥仪的请求感到疑惑,但他还是同意了。

 

当典狱长出现时,溥仪撕开了他的旧棉袄,从里面取出了几块珍贵的黄色玉石,并向典狱长表示他想将这些宝物献给国家。溥仪自幼在皇宫长大,见过无数珍宝,这些玉石能够被他随身携带,其价值不言而喻。典狱长迅速将此事上报。

这些玉石究竟是什么?溥仪为何将其藏于衣服之中?又为何选择在此时上交给国家?

 

1945年,苏联军队攻入伪满洲国,这个日本支持的政权随之崩溃。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在逃亡中被捕。溥仪在苏联的收容所中享受了优待,他甚至希望永远留在苏联。然而,1950年,苏联决定将他引渡回中国。溥仪不愿回国,因为他知道自己将面临审判。

在苏联的收容所中,溥仪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当他被送回中国后,他被关进了抚顺监狱。在这里,他被判处10年的改造。溥仪对此感到惊喜,并积极地接受改造。然而,抚顺监狱的生活与他在苏联的日子大相径庭,他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监狱的工作人员经常与溥仪交谈,帮助他学习生活技能。溥仪逐渐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温暖,并开始将自己视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当朝鲜战争爆发,抚顺监狱因地理位置靠近战场而将犯人转移到哈尔滨监狱。

在监狱中,溥仪和其他战犯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是接受改造。他们感激国家的宽容,并在国家需要帮助时,纷纷捐献自己的财物。

 

溥仪在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时,想到了藏在棉衣中的宝物。第二天,他要求与典狱长单独会面,并在会面时撕开棉衣,取出了里面的珍宝——田黄三链章。

田黄三链章是乾隆时期的宝物,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非常珍贵。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组印章,并经常在书画上使用。溥仪在1924年离开紫禁城时,将田黄三链章藏在棉衣中,成功地带出了皇宫。

 

溥仪在抚顺监狱中得知抗美援朝的消息后,决定将这件国宝上交给国家。田黄三链章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并被送往故宫博物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国家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

溥仪在狱中表现良好,成为首批被特赦的人员之一。出狱后,他被国家召见,并在国家的安排下开始了新生活。溥仪后来还成为了政协委员,他多次公开表示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