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大家都知道特朗普迟早会怂,但还是没想到,竟然会怂得这么快。从4月9日开始加征关税,然后不断加码,不断叫嚣,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半个月。然后根据特朗普最新的表态,美国准备认怂了。

特朗普亲自表态如下: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由当前145%的水平“大幅”下降,关税也不会降到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并表示,尽管对美联储未能更快地降低利率感到沮丧,但无意解雇鲍威尔。

美国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这个倒是想到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我之前给出的时间是最多会坚持3~6个月,最长是6个月。现在看来已经是严重的高估了美国的承受水平。

大V:特朗普比预期的还要怂

理论上来说,美国坚持不了多久,这个是大家的预期之内的,因为美国没有其他的选择,也就是之前搞的供应链重组和产业链转移,本质上都失败了,而突然把关税加高到100%以上,这种做法,明面上来看就是要切断中美的经贸往来,但是美国的商品需求是刚性的,在没有找到替代的供应方时,最后能扛多长时间,就是由他的商品库存和通胀恶化程度所决定的。

如果据此反过来推算,那么这个通胀恶化的时间,可能是需要3~6个月,但现在来看,特朗普的经贸团队,可能对此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测算,否则不会搞了半个月就举了白旗。

特朗普这个认怂的态度,跟半个月之前不断进行关税加码的嚣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大概就是典型的极限施压的打法,而不是什么经过严谨测算之后的计划。现在主要不确定的事情,可能就是要怎么进行协调,来结束这场荒唐的关税战。

像现在这种情况,后面即便是展开谈判,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变数。尤其是特朗普预期达不到的时候,不排除他可能又会威胁将关税战继续进行下去,这个事情可以参考他在调停俄乌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当然特朗普把这个事情可能也想得过于简单了,就跟俄乌冲突一样。这个我在前两天说过,关税战你一旦挑起来之后,后面要怎么结束,可能就不是美国说了算的。

如果你单纯的要回到关税之前的水平,那恐怕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行,不然的话,国际上的经贸往来,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折腾中还怎么进行呢?

所以这个时候,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如何来把握这样一个机会,要不要给他一点深刻的教训。

因为正如我周一长文章里所说的,在趋势既定的情况下,关税战只不过是这个趋势里面的一个小节奏而已,他可能加剧了趋势的发展,但它绝不可能终结趋势的继续。

关税战开始之后,把美国这种脱钩战略进行了一个加速的推进,如果接下来,即便是达成一个全方位的贸易协议,但是要认为这是中美关系的全面反转,那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那么在后面的关税谈判中,可能就不会轻易对美妥协。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关税会大幅下降,但是也不会归零。实际上美国现在对其他国家也加了10%的基础关税。最后美国很有可能会将关税的规模调高到20%~40%的水平,这可能也是美国一开始所设定的一个基础目标。正所谓漫天喊价就地还钱,把预期拉高到145%之后,即便40%可能也是市场各方所能接受的水平。

甚至退一步来说,将来在俄乌冲突的协调中,如果美国与欧洲和俄罗斯就东欧的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达成了新的协议。那之后美国确实是有可能与我们在贸易方面达成一个全方位协议的。但即便如此,那也只可能是美国在无法硬脱钩的情况下,选择了软脱钩来给自己托底。

这个软脱钩,就是我之前说过的,通过rcep和印太经济框架中重合的日韩澳新和东盟国家,作为主要的转口国,来替代大部分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

但是一旦真的将硬脱钩方案转向托底的软脱钩方案,那时中美之间所达成的全面贸易协议安排,就可以理解为是为某种潜在的重大冲突,所做的托底。

我们看中美之间目前的这种态势,从特朗普第1任期到拜登任期,再到特朗普的第2任期,近10年的时间,一直是在逐步恶化,并没有任何反转的迹象,这个才是我们认识中美关系的基础。

其实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附加动作,包括升级芯片管控,包括对中国的货轮加征附加费,这些比起大规模的加征关税,可能更加恶劣,也更不好应对。

现在这种关税战的反复,依然只是趋势发展过程中的节奏变化而已。以特朗普多变的风格来看,他随时有可能会挑起下一个冲突点。他带给我们唯一的启示,就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对手,需要在第一时间,就给他强力的反击,不然他就会变本加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