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播的《六姊妹》可太火啦!
首播仅7分钟
收视率便登顶全国第一!
你看了吗?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61bb672aj00srm02i001rd200nm00cag00it009s.jpg)
根据作家伊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六姊妹》
以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发生地
时间横跨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
讲述新中国成立后
何常胜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淮南
在淮河边上扎下了根
安徽省淮南市作为闵行结对合作帮扶地区
是咱在“长三角”的亲戚
今天
就让我们跟着《六姊妹》的镜头
一起探究解构
这座城到底是如何孕育了这部剧?
PART1
“剧”与“城”的缘分,双向奔赴!
——城是剧的“孕育地” 剧是城的“流量池”
在时光的长河中,
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的!
比如,一部剧与一座城的“缘分”。
追了《六姊妹》,
一群人表示: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是城的超级buff!”
亦有人发言:
“一座城孕育一部剧,
是剧的灵魂源泉。”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2f92c6a3j00srm02j000wd200u000dyg00h1007w.jpg)
原著作者、编剧伊北则说:“淮南,是我成长的地方,我人生的前18年都在这里度过。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深深影响了我的创作,有支撑我创作的‘精神内核’。淮南是移民城市,本身就是时代的缩影,经历了新中国工业化浪潮的起伏,它的变迁与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我希望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出发,描绘出这种历史的变迁、时代脉搏,也让淮南被更多人讲述和看见。”
原来,这是一次双向奔赴!
剧因城而生,城因剧而名,
情缘两起,缘定一城中。
这缘分,妙不可言……
PART2
“工业”与“人文”的交织,水乳交融!
——动力澎湃向前 情怀暖到心间
电视剧开篇,就仿佛打开了一坛尘封的陈酿,香气扑鼻,那是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有的味道。它的山山水水、码头车站、工厂车间、老街小巷、氤氲烟火……还有那些充满故事的平凡人、建设者,都是剧里最天然的“背景板”。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12c06c1cj00srm02k00gvd200t900ezg00gj008g.jpg)
淮南,因煤而兴的移民城市,地处南北交界,既有北方的豪爽质朴,又有南方的细腻婉约。它的包容开放,宛如淮河水,静默无言,却又深沉绵长。
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
亦或是漂泊此地的异乡客,
在淮河岸畔落地生根。
将北方的豁达,
酿成煤电工人的肝胆。
把南方的灵秀,
凝成淮南人特有的绵密与韧劲。
这里,汇聚着赤忱和情怀、承载着梦想与奋斗。
(一)工业底蕴:城市的希望与荣光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e5151e98j00srm02l00yxd200u000hng00gj009p.jpg)
那充满年代感的标语,
每一次挥汗如雨的劳作,
都是这座城市工业脉搏的强劲跳动。
彼时,有多少像何家一样的外省市人
奔赴淮南?
以齿轮咬合般的命运,
在这筑起万家灯火。
看看DeepSeek怎么说:
DeepSeek经过长时间深入思考回答道——淮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自20世纪50年代起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核心的工业体系。国家通过“支援重点建设”政策,从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有组织地调配劳动力。同时,三年困难时期,江都所在的里下河地区受灾严重,很多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方式自发迁往工业发展好的淮南谋生。1970年淮南人口普查显示,原籍江都的常住人口约4.7万人,占全市江苏籍移民的19.6%。
因此,何常胜一家的迁移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相关档案记载,1958—1962年间,扬州专区(含江都)通过劳动部门来淮南的正式工人约2.1万人,主要分布在矿务局、发电厂等国营单位。1964年淮南矿务局接收的江都籍工人中,约67%为“家庭整体迁移”,与剧中情景高度吻合。
在那火红的年代,淮南工业的蓬勃之势,令人“心潮澎湃”。
(二)人间烟火:小城故事里的温暖与坚韧
剧中,何文氏说:
“家不是地方,是装着你影子的那些褶皱。”
朝暮奔忙、喧哗巷陌,
一日三餐、四时流转,
琐碎的日常、平凡的家,
藏着热气腾腾的动人故事。
这些故事在岁月的沉淀中,
被作家伊北一一拾起,
编织成剧中何家的喜怒哀乐。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4aff623fj00srm02m002od200u000k0g00gj00b0.jpg)
城市的温度与质感,
也在其中悄然流淌……
为了获得了参差错落、
立体多维的丰厚呈现。
PART3
“影视”与“文旅”的联姻,相互成就!——为老建筑留了一席之地,让历史的风貌韵味得以延续
光影与山水的“邂逅”,
影视与文旅的“联姻”,
从来都是文明的逸章。
淮南的独特在于, “城市肌理”中深嵌“历史基因”,这座城市,并非天生就带着岁月的痕迹。时光奔涌,城市日新月异。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旧的工厂逐渐被现代化的设施所取代。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总是执着地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为老建筑留了一席之地,让历史的风貌韵味得以延续。
据统计,全剧126天拍摄期,124天在淮南,
90%以上的拍摄场景在淮南,
共选用300余处。
随着剧集热播,
观众不再满足于隔着屏幕看剧,
纷纷前往淮南打卡
《六姊妹》同款风景。
于是乎, 电视剧成为“旅游指南”。
下面,
推出一条六姊妹同款citywalk路线。
1.九龙岗民国小镇(穿越时光的起点,时代变迁的缩影)
剧情关联:承载何家父辈故事的民国建筑群,剧中工厂大院、旧式街道的取景地,可以看到剧中的“向阳区人民政府”“红旗照相馆”“人民邮电局”“春燕酱油厂”“何家单元楼”等13处景点。
打卡亮点:在青砖灰瓦的「淮南铁路局」旧址前拍复古全家福,寻找剧中贴满旧海报的供销社原型建筑,体验绿皮火车道具场景,还原姐妹送别戏份。
文化延伸:顺路参观「淮南煤矿展览馆」,理解剧中工业背景。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84e21ea0j00srm02n003ad200u000kig00h100bm.jpg)
2.北菜市街(剧中何家姐妹的烟火日常)
剧情关联:六姊妹买菜、争执、和好的市井生活主场景。
沉浸体验:清晨蹲守剧中同款豆腐脑摊(认准三轮车+红塑料凳);在挂满腊味的杂货铺前模仿三妹叉腰砍价姿势;打卡街尾老邮局,寄一张剧照明信片(戳记含播出日期)。
隐藏剧情:菜场二楼天台可俯瞰街景,对应大姐深夜独处场景。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d684b45bj00srm02o003vd200u000k0g00h100bc.jpg)
3.淮上码头(剧中“人生如淮水”意象)
最佳时段:17:30-18:30(对应片尾全家望江镜头)。
氛围营造:沿滨河栈道收集六种落叶(呼应六姊妹);
在货运轮渡鸣笛时面朝淮水大喊剧中台词;
用剧照同款搪瓷缸装淮南牛肉汤,边喝边等晚霞。
深度联动:周末可偶遇「六姊妹主题渡轮」,船舱循环播放片花。
美食线索:集齐剧中同款「老北菜市炸油香」「八公山豆皮卷」「码头牛肉汤」三家店铺印章,可兑换定制版「何家户口本」纪念册。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2c09f7dcj00srm02o001od200u000mwg00h100cz.jpg)
4.六姊妹游园(剧中情感爆发核心区)
现实定位:龙湖公园北侧新建主题游园(剧组实景搭建保留)。
细节还原:按剧中座位顺序坐「六色长椅」,对应角色性格(红椅=大姐),找到刻有「何家1983」字样的仿古路灯(夜景点亮更佳);在仿淮河堤坝造景处重演姐妹手挽手迎风雨镜头。
彩蛋收集:游园出口有剧中道具展,可试戴大姐的针织手套摆拍。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552f7bb4j00srm02p00d5d200ji00ayg00h1009k.jpg)
5.八公山风景区(剧中家庭出游&命运转折地)
剧情关联:姐妹踏青、五妹遇险等关键剧情动线设计:
登「白塔寺」俯瞰淮河,还原姐妹放飞纸鸢镜头;在「汉淮南王宫」石阶拍背影,致敬母女谈心名场面;寻访「乐涧套」林间小道,打卡五妹摔伤剧情树(系红绸标记)。
特色融合:午餐必尝「八公山豆腐宴」,剧中团圆饭同款雪菜豆腐饺。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ed2bb4c1j00srm02p0040d200u000gvg00h1009k.jpg)
交通建议:淮南市内公交便捷,但租借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剧组同款道具),骑行可体验年代怀旧感。通过这条路线,既可对照剧集截图复刻名场面,又能透过场景深入理解淮南从工业重镇到宜居之城的蜕变。建议搭配剧中OST《普通人》作为BGM,沉浸感加倍。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09998099j00srm02q00u2d200qx00tvg00h100iw.jpg)
6.寿县古城(剧中出差地&八公山下的历史文化名城)
沉浸体验:穿越历史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登上古城墙,感受千年历史的厚重,每一步都是时光的印记。漫步八公山下,遥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历史典故,感受古战场的风云变幻。打卡楚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楚文化的精髓,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厚重的故事。步入24节气博物馆,探索中国传统节气文化,感受古人对自然的智慧与敬畏。
一次出差,一次历史之旅。
美食推荐:大救驾,传统名点,传说曾救过皇帝一命。寿县烧饼,是古城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之一,边走边吃超满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淮河之水,蜿蜒如带悠悠向前。小家丽问奶奶:“爸妈为什么来这儿?”奶奶何文氏答:“支援国家建设。”家丽接着问:“什么是支援建设?”奶奶笑言:“就是让我们天天有锅巴吃。”
一小段祖孙对话,透着那个年代人们朴素又真挚的热望:家好,国也好。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213/ca257f2dj00srm02r00bud200ka00cag00h100ab.jpg)
不妨找个时间
去淮南这个牛肉汤发祥地、豆腐发源地
品人间烟火 感受工业底蕴
打卡电视剧同款场景
图文:淮南日报
编辑:方佳璐
初审:岳顺顺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