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4日18时许,《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超104.93亿元,越过《芭比》,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来到第15位。
就在24小时前,《哪吒2》全球票房破百亿元、观影人次超2亿的消息全网刷屏。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级影片、全球动画电影前三、全球影史票房不断上升的名次等等,都佐证该片对于中国电影的里程碑式意义。
随着该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加拿大正式公映,一个三岁的“中国娃”开始穿梭世界,汇入中国电影越千重山、破万里浪的征途。
截至《哪吒2》超越《芭比》的那刻,这部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收入113万美元。负责影片国际发行的华人影业介绍,北美于当地时间2月14日拉开正式上映的大幕,现在的排片总数刷新了20年来国产片华语发行商在当地开画影院的新纪录。
《哪吒2》全网刷屏的那刻到来,感性的狂欢与理性的思考同时可见。《哪吒2》的单片突进可复制吗?它最终会冲到全球榜哪个位置?如果海外观众都以华人为主,这能代表出海成功吗?凡此种种,惊叹号的背后连着不少问号。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聂伟觉得不必纠结,“文化是软实力,‘走出去’是硬道理,每位海外观众都可能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那朵‘蒲公英’”。风物长宜放眼量,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在世界各个地方落地生花。
突破好莱坞垄断,是单片突进也是久久为功
灯塔专业版显示,在《哪吒2》上映前,全球影史票房前56位即“十亿美元俱乐部成员”都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其中唯一的亚洲元素只是原排名第17位的日本IP、好莱坞出品《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如今,《哪吒2》踩着风火轮在全球榜上一路飙升,意味着一部中国动画电影打破了好莱坞长达几十年的全球高票房垄断。
事实上,《哪吒2》的发足狂奔早已引发世界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哪吒2〉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中国不再需要好莱坞?》。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法国世界报》都在报道中把《哪吒2》视作“中国电影市场演变的象征”。洛杉矶的首映礼后,好莱坞制片人罗伯特·金称赞:“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讲好故事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美国巨影电影公司(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也表示:“中国大片的规模与创新力正在重塑全球电影市场格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看来,《哪吒2》闯入全球榜单,既是单片突进也是久久为功。“中国电影一直在探索‘走出去’,有着很强烈的交流意愿。”她举例说,2024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举办联合展台、参加国际电影节、举行常规海外展映的频次都高于往年。就在此刻,漂洋过海的中国春节档新片还有《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也都取得不错的反响。“可以说,电影的合作交流既根植于中外经贸、文化、民意交流的需求,也是相对走在交流前沿的。”
聂伟认为,有必要将中国电影扬帆出海的命题放置在全球化进程中看待,“《哪吒2》是当前面对深宅高院、以邻为壑式的国际政治风向下一次有意义的语境碰撞”。如果说《长津湖》是以家国情怀激活集体记忆,致敬父辈英雄,重构历史叙事的话语权,“流浪地球”系列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科幻类型,开辟中国特色的未来想象,那么《哪吒2》就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神话新编完成了当代价值观的嫁接,由国内到海外实现跨圈层传播,赢得了“引发民族自豪感”的全球共识。正是有了一部部前作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找寻、开辟自己的航道,《哪吒2》才拥有了文化符号全球传播的起点。
拓宽出海航道,靠渠道靠内功更靠多管齐下
《哪吒2》出圈又出海,海内外都在等待“然后呢”。
连日来,社交平台上散落着的越洋分享能瞥见海外发行实况。海外预售期间,有网友反映“一票难求”,既是供不应求的热度彰显,背后也反映出中国电影长期以来的出海挑战——国产片在海外上映时间有限、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不够多、排片率不高,因此在海外整体票房与国内市场表现相去甚远。
中国电影要拓宽出海航道,靠修炼内功还是建设平台渠道?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指出,“20多年前的《卧虎藏龙》和《英雄》是迄今仅有的两部在北美市场收获过亿美元票房的华语片,除了影片本身品质,与哥伦比亚公司的发行关系甚大”。长久以来,商业大片的全球版权被好莱坞五大发行商环球、华纳、索尼、迪士尼、派拉蒙掌握。虽说这些年,国内已组建起华人与华狮两家主要的华语海外发行团队,虽说此次承担《哪吒2》海外发行的华人影业已将其主导运营的华语电影发行及营销网络覆盖到六大洲103个国家、281座城市,但要从五大发行商手中争取资源、尤其北美份额,仍是难题一桩。而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鉴于发行模式不尽相同,各地区的合作代理、分账比例等,都存在博弈空间。
《哪吒2》在春节假期后短时间内登陆海外,在一些发行人士眼中,一方面不少国外媒体的报道是刺激海外观影情绪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海外华人强烈的观影欲望加速了该片出海脚步。仓促间,初期在排片量等关键要素上仍有提升空间。不过随着口碑释放,《哪吒2》在海外吸金力被看好。英中电影合作研发中心创始人及总监陈晓雯认为,中国电影可能为近乎固化的全球发行格局带来新机遇,《哪吒2》就是一条“鲶鱼”。
渠道要紧,内功也不可不提。
在导演郭帆的亲身经历里,国际发行应该有复合型体系。其中既包括影片制式细节问题,比如“《流浪地球2》的‘2’能否不加,因为会劝退一些没看过第一部的观众”;比如“每个地区观众对海报的审美喜好截然不同,有的一定要看到吴京、刘德华的脸,有些地方观众不认识华人影星,他们只想看发动机”;就连字间距的细微差异,也会被发行商质疑字幕出错……这些对于中国电影人,是陌生的局面,更是学习的入口。
再以台词翻译为例,不同于中国观众很早就接纳了原版配音、中文字幕的引进片,北美观众“看字幕”的习惯尚未养成。如此,《哪吒2》出海需攻克的语言关,不仅在乎跨文化语境的喜剧梗、历史文化背景能否找到对应表达,还需因版本制宜,毕竟“听翻译”和“看翻译”并非一件事。郭帆认为,建立更专业、更在地化的团队,构筑有效的海外发行网络等,对于中国电影全球发行都是必要的。
至于国产片出海,影响的是海外华人抑或真正的“老外”?不少学者有共识,中国电影破圈理应合乎文化传播亲疏“衰减”的规律,大体上遵从华人圈、儒家文化圈、欧美圈的顺序,“百步穿杨”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很难实现。要想把“文化折扣”降到更低限度,不妨尝试“合纵连横”多管齐下。“合”是合拍片,尽可能在创作前端弥合认知差;“连横”则是不同文化领域的联盟。
聂伟说:“今天的电影走出去,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命题里的小命题。”游戏、网文、短视频、短剧等新业态的中国内容产品正加入传统电影、电视剧的行列,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能见度。当《黑神话:悟空》《哪吒2》《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不约而同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化,又分别以游戏、动画电影、奇幻电影的方式互为补充、释义,集约式出海事半功倍。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