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乐进传》记载,曹操夺取荆州以后,就让乐进驻守襄阳。乐进在襄阳任上时,先是击败了关羽、苏非等人,收降了南郡山区的蛮夷部族,接着又攻打刘备任命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也是大获全胜。 (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乐进也是曹操手下倚重的外姓大将之一,可以说这一战的指挥官都不是泛泛之辈。不过仔细分析史料的话,就会发现这一仗其实规模并不大。

由于《乐进传》中并没有详细描述这一战的过程,在《三国志》其他地方也没有提及这次战斗,所以这一战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难以确认。 不过考虑到最迟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乐进就已经被调到合肥,和张辽一起和吴军作战。所以这次战斗应该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夺取荆州以后,到建安二十年之间。

而在这一期间,关羽最有可能和乐进交战的,有两次机会,分别是绝北道之战和青泥之战: 绝北道之战 周瑜火烧赤壁以后,曹操因为北军不服水土,军中生病者众多,因此留下曹仁、徐晃驻守南郡,乐进守襄阳,文聘守江夏,满宠驻守当阳,自己则带着主力撤到长江以北。 周瑜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战机,带着孙刘联军向曹仁发起攻击。但是江陵是荆州第二大城市,只比襄阳略逊一筹,城墙高厚,粮草和军需物资储备充足,曹仁也能力出色,所以南郡之战爆发以后,双方一时打成了僵局,难分胜负。

刘备见江陵难以攻克,就提出留下张飞协助周瑜继续攻城,另外分兵去袭扰曹仁的后路,迫使曹仁撤军。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分兵二千由关羽统帅,去断曹仁后路。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刘备这一手很毒,让曹仁很是头大,为了打通后路,徐晃、满宠等人都曾经率兵和关羽交战,但是始终难以彻底将关羽击败,曹仁后援不继,渐渐难以支撑。最后还是汝南太守李通带兵增援,才最终将关羽击退,接应已经无力坚持的曹仁北撤。 绝北道之战连驻守汝南的李通都赶过来接应,那么在襄阳的乐进也有很大可能曾经带兵和关羽交战。前面所说的乐进击败关羽,有可能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青泥之战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率兵入川,协助他共同对付张鲁。当然,刘备对根据地荆州也很重视,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看家。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进军濡须口,攻打江东,孙权向刘备求援。刘备就给刘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到曹操攻打孙权,江东危急,同时乐进又在青泥和关羽对峙,荆州也有危险,自己要带兵回去救,希望刘璋拨给一万人马和军需物资。刘璋没有同意,只给了刘备四千人马,这也成为刘备和刘璋翻脸的理由,益州之战就此爆发。 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脣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 这封信虽然是刘备为了和刘璋翻脸找的借口,但是在曹操伐吴,孙权告急的情况下,关羽出兵青泥,牵制一下曹军也是合理举动。 所以关羽和乐进之战,也有可能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但是不管是绝北道之战还是青泥之战,乐进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前面已经说过,绝北道之战时关羽曾经多次和曹军将领交锋,虽然这些战斗中不少曹军将领都宣称取得了胜利,但是最后还是李通赶来,才真正打通了曹仁的后路。 关羽手下不过两千人马,如果徐晃、乐进他们如果真的击败了关羽,还取得了实质性战果,那么根本不需要从汝南调李通来增援。更何况李通在此战中打得很辛苦,而且还可能身受重伤,不久就死了。很明显,在此前的战斗中关羽几乎没损失多少部队,乐进他们的战绩水分极大。

而青泥之战发生之时,刘备已经打算和刘璋翻脸。和演义中庞统死后,刘备才从荆州调诸葛亮等人入川不同,历史上刘备和刘璋翻脸的同时,诸葛亮、张飞、赵云就率大军从荆州出发。因此此时荆州军应该早就开始为入川做准备。 刘璋虽然懦弱,益州军的战斗力也不算太强,但是益州军就数量来说还是不少的。为了能尽快击败刘璋,控制益州,刘备这次调荆州军入川,也是尽其所能,文臣武将也大多一起入川。这种情况下,关羽显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大举北上,最多也就是一次佯动,主要还是给孙权一个交代。 这种情况下,关羽并不会和曹军硬碰硬,乐进也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果。这一点也可以从《乐进传》里写的是“皆走之”,击退关羽,而不是“大破之”得到证明。

所以综合看,《乐进传》里描述的这一次战斗只是一次规模有限的冲突,乐进的战果非常有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