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和马丽的喜剧表演,有点儿让人看不腻。就算我们已经对他们的风格十分熟悉了,可是他们的节奏感之好、分寸感之妙、烟火气之真,总是能打动观众。 就比如海报使用的两人的“回眸”瞬间。不仅充满喜感,而且有戏,很容易让潜在观众对人物身份和回眸目的产生兴趣,想进影院一探究竟。

“沈马组合”之所以让人看着舒服,笑得自然,是因为他们有类似于相声里逗哏和捧哏的分工,在互动之间来系包袱、抖包袱,而不需要一个人强目的性地去搞笑。 类似的组合还有之前的徐峥+王宝强,徐峥+黄渤。互动间抖出的包袱,更贴合人物和情景,也更有突然性,避免了因为笑点密集而审美疲劳。 在结构上,本片果断地采用了今年春节档卖座片都在用的两段式。以马继业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镜头为界,直接把133分钟的时长均分成两半。 前一半以欢乐为主,少年马继业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父母控制着人生;后一半笑与泪交织,青年马继业(史彭元 饰)一上来就对人生被操控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奶奶(萨日娜 饰)的穿帮找到突破口,拆穿了谎言。

《抓娃娃》的故事简介中虽然写道“随着小马一天天长大”,但是成片并不需要拍出所谓的“一天天”。现在的观众,早就接受了这种一个镜头就转换叙事和画风的切分方式,也非常习惯了这种先笑后哭的玩法。 甚至连导演们,都已经开始在卷这个转场镜头的设计了,看谁设计的更帅、更酷、更流畅、更有想象力。 03 当然了,《抓娃娃》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可能会带来口碑分化,票房流失。 比如影片后半段情感的煽动力没有预期那么大,不至于把观众感动到大掉眼泪。影片最后在立意层面也只是点到为止,提供了让观众反思儿童教育的坑位,却没有去深挖。

主创可能是觉得,自己还不够有资格去严肃地聊教育问题,所以只讽刺了极端的教育行为,并没有去揭教育痛点。结尾看上去是一片其乐融融,甚至有点儿荒唐。本来是痛点的地方,反而被玩梗了。 这多少让结尾有些泄气,没能让观众带着情感触动走出影院。因此首批观众在向身边人或在社媒上安利本片的时候,大多数也只能说“贼好笑”。好在对于开心麻花电影,一句“好笑”就够形成口碑传播了。 再一个问题,是《抓娃娃》错位大框架的形成,是主人公马成钢夫妇的主动选择。这和《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独行月球》里的被动形成截然相反。

那三部影片,都是主人公被动地、不可选择地进入了错位环境之中,于是之后的一切故事和人物成长,都是被直接激发出来的。本片的错位环境,是由主人公主动营造的。故事和人物成长,还需要额外的外界刺激才行。 这个区别会导致观众看片时的主动性不同。如果是被动进入错位环境,观众会被激发想象力。他们会设想,如果我穿越到过去,我要怎么活?如果我变换了性别,我要怎么办?如果我突然获得了巨额遗产,我要怎么耍?如果我被留在了月球,我要怎么熬? 可如果是主动营造错位环境,那观众不太会去设想,如果我要给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我要怎么去设计。

因为是主动制造错位,那么错位后的遭遇,就不那么容易与观众有关。甚至有些观众,会觉得一切都是主人公“自己作的”,从而代入不进去。 《抓娃娃》的点映成绩不可谓不好,但口碑已现两极分化的趋势。40亿的KPI,你觉得它能完成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