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伟创业不顺后,其实也想过逃离北京,搬到天冿去定居算了,反正两口子也没有北京户口,或者去两人的老家省城石家庄或郑州也行,但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当地两年的社保才能买房,去天津是更好的选择,往返京津城际高铁也方便。更或者,回老家盖的房也行,怎么都有出路。为啥非要搬到燕郊去过山寨版的北京生活?

但沈琳的一番话打破了那伟的想法:“连沈志国和沈志成都要给后代围着北京买房,我们在北京有房,倒要卖掉?就这样逃跑了,让卓越和子轩将来重新来一遍?你自己闯北京,精彩过了,倒要儿女回农村种菜?”

那伟看到沈琳去菜市场摆摊,心里比当初看到她去当月嫂时更难受,这是彻底否定了他这个一家之主能养家糊口的能力。
沈琳的卤货摊儿第一天营业,从下午三点半到晚上七点半,这四个小时卖光了所有的货净赚230块,第一个星期净赚了2000多块,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到后来驾轻就熟,生意越来越好。
那伟越来越自暴自弃,下暴雨那天,如果不是他妈催他去接沈琳,还催了好几次,那伟的消沉让他更加觉得自己无能,他根本不会去帮沈琳。当他来到菜市场看到沈琳正在大雨中推车时,他跑过来帮着沈琳推,责怪沈琳为啥不先躲雨?沈琳笑着安慰那伟,说自己摆摊摆傻了,看到老公来接自己,好幸福。那伟的泪水和着雨水,给了他这个大男人很好的掩饰。


生活虽难,但人生总有希望,天下没有绝路,只有把路走绝的人。

那伟在消沉了一段时日后,渐渐走了出来,暂时选择去开滴滴养家,一个星期挣了1000块,虽然没有沈琳的多,但好在都看到了希望。

在接到王睿智下山拉他重新创业的电话后,原著里以那伟去上海找王睿智上了火车就大结局了,至于成没成功,是个未知数,那80万要没要回来,也不清楚。

但电视剧里直接给出了答案,那伟选择和王睿智散伙,要回了80万,开了自家的连锁卤味店,这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只是,在小说里,沈琳依然很辛苦地推着小车去卖货。

李晓悦和那隽分手后,住在青旅投了好几个月的简历也没有找到工作,31岁的她第一次为工作发愁,沈琳教训她:“晓悦,你和我弟弟都是一类人,活在个人的小世界里,对现实鄙夷不理。有些话不好听,但我还想说,不要一直任性下去,要未雨绸缪。看看我们俩,就是前车之鉴。对社会,该低头的就得低头,否则未来你会过得狼狈不堪。鲁迅还说过,娜拉出走之后怎样?没钱,又怎么可能有自由?”

过了31岁后,工作已经不能再由她挑拣了,但李晓悦依然坚持找不加班的工作,誓死捍卫自己的自由。

只是在听完沈琳的这番话后,她第一次表现出不再是对加班的愤恨,而是对如何定义自由的困惑。

沈琳继续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职场压榨员工到了这么残酷的程度。但如果时光倒转,三十四岁那年我绝对不会辞职,不会生二胎,也不会拒绝加班。晓悦,你想象的去蛋糕店当服务员、当月嫂,这样的出路,并没有,我都试过了。如果在失业和无止境的加班两者中选择,我选择后者。因为事实上别无选择,毕竟人不能靠光合作用活着。”

沈琳用她的亲身经历来说服李晓悦,让她看到一个现实的社会,而不是一直像她弟弟沈磊一样活在自己设限的小世界里。

李晓悦觉得,自己以物质要求不高,只想过慢生活,她有什么错呢?可这个世界似乎偏偏容不下她这样的人,被统一称为“废柴”,被大家看成是另类,好像只有像那隽一样卷到自己的极限才算是正常的,这才称为“奋斗”。

电视剧给李晓悦安排了一个很好的结局,但书里的她,一直在困惑,没有答案……

这个世界已经不存在中间状态了,要么躺平,要么卷死,怎么会这样呢?

沈琳生完二胎后四十岁,职场已经容不下她了,做体力活身体又不行,只能做个小生意,摆个摊卖卤货;那伟失业后,创业又不顺,也只能去开滴滴送外卖,都是大学生,那曾经的奋力高考上大学的意义何在?书算白读了吗?

这个问题,沈琳和那伟都困惑了,心里也没有了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