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僧格林沁被描写成了一个直爽尚武的蒙古汉子,打仗时似乎就会猛打猛冲这一招,一点也不把人命放在心上。僧格林沁是地道的蒙古人不假,但是他所担任的职务却始终是领侍卫内大臣和上三旗的都统,传统的蒙古战术,他实际上并没有学到多少,他的用兵风格和人们的主观印象截然相反。

英法联军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技艺精湛的工程师,他用巧妙的办法修建了要塞,使其无法从海路攻破”。这可不是洋鬼子说客气话,僧格林沁在和太平天国的多次作战中,都是抢先修建堑壕,让士兵在堑壕后面通过排枪射击的方式和太平军进行消耗作战。他对北伐太平军的决战也不是像胜保一样填人命,而是通过土工工程,用水攻的方式摧毁太平军的抵抗。僧格林沁没有系统学习过土木工程,没有工程师资质,但战场应用十分厉害,靠“灌水”在连镇决战中生擒了林凤祥;在冯官屯靠疏通运河水淹没了李开芳所部的弹药粮饷,困住了李开芳,最后也取得了战斗胜利。僧格林沁这两次“灌水”胜利收获巨大,赢得了亲王头衔和世袭罔替的特权。

僧格林沁的传统骑射功夫也没丢,在当时的八旗内算是高手,虽然打不过武状元,也打不过捻军小将,25岁时还是成了教育满清皇室的总諳达(教育皇室子女满文、蒙文和骑射),算是二流高手。僧格林沁在对付太平军时也使用马队,但他是把马队当做伏兵和预备队使唤,让马队在步兵和堑壕后面,把太平军吸引出来后,才让马队打伏击。僧格林沁手中有察哈尔蒙古骑兵不假,但他的打法却是满清传统的集团冲锋战术,和传统的蒙古战术完全两样。在南下剿灭捻军的战斗中,僧格林沁的部队也是步兵为主力,在骑兵战中僧格林沁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战败身死。

僧格林沁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很珍惜士兵的生命,在当时的满清军队中很受欢迎。除了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都不喜欢浪费士兵的生命。在当时的满清将领中他是爱兵第一人,平常能和士兵打成一片。根据其部下的回忆,他不光没有一掷千金到娱乐场所的记录,还主动捡起军营中浪费掉的白菜叶子,说可以腌了当菜吃;还不让士兵伙吃伙喝,要他们寄钱给家里。僧格林沁早年跟着老爹放过羊,因此养成了朴素的生活习惯,平常在军营中只吃小米饭、馒头和两荤两素四个菜,穿衣也不讲究,旧衣服只要能保暖就不换。在军纪上僧格林沁也十分宽容,纵容部下在军营里听书娱乐,几乎不处罚士兵,让咸丰皇帝都受不了,多次在奏折里催促,要他严惩不听命令的士兵。

僧格林沁的总体风格其实不是铁血进攻,更善于打防御反击作战,在进攻战和运动战中能力不足。他可以在河北等地的主场作战中击败太平军,镇压捻军就遭遇了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