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枪械就是士兵身体延伸出来的部分。影视剧里,现代枪械的各种配件一应俱全。

武器爱好者可能一直存在疑惑,像美军的单兵步枪上,除了瞄准镜,外加各种配件,枪身整体挂得配件可谓满满当当。

为何我国的步枪上,却很少看到各种配件,甚至连瞄准镜都很少有?

有人说这是美国人有钱,所以才配备了瞄准镜以及其他配件,而我国是因为穷而装配不起。

事情究竟是这样吗?今天就来聊一聊,步枪装配瞄准镜的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发展趋势。

首先,得知道瞄准镜具体有什么区别。

光学瞄具和机械瞄具

普通人看到的枪械差别,都是指枪身上方那个长条形的配件,这个像单筒望远镜一样的东西,就是枪械上的瞄准镜。

它被称为望远镜式瞄具,又叫瞄准镜,此外,还有照准镜、准镜、白光瞄准镜等名称。

不管叫什么,其作用都是利用光学折射原理,来提高士兵的射击精准度的。由于瞄准镜都是在单兵轻武器上使用的,尤其被广泛应用于步枪上,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步枪镜。

瞄准镜是枪械的配件,因为它可以拆卸。另外一种瞄准的配件,本身是和枪械连为一体的,这就是机械瞄具,在枪械制造领域又叫铁瞄。

机械瞄具,基本是伴随着枪械的诞生一起出现的。它属于枪械上的金属制配件,从二战时期的枪械到现代的自动步枪,都有机械瞄具。

它的组成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位于枪身后方的照门,另一部分则是前方的准星,就是我们看到枪管前方的圆孔状配件。

准星的形状也是有差异的,有的是圆孔状,有的坡状,还有的是柱状和圆珠状。

机械瞄具的基本原理,就是俗称的三点一线。照门、准星和前方目标对齐,这时候扣动扳机基本上就能射准目标。

说起来简单,但由于瞄准没有额外的配件,这就非常考验士兵的目测能力。再者,周围环境也会对这种瞄准方式带来干扰。

所以相比于瞄准镜,机械瞄具只适合对近距离和中等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而瞄准镜运用了更复杂的光学技术,射击精度自然就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瞄准镜才迅速出现了。

瞄准镜起步于二战

先来说明一点,无论是瞄准镜和机械瞄具,都属于肉眼瞄准的范畴。区别在于,瞄准镜加入了复杂的光学技术,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不用刻意观察,而是根据瞄准镜的指引,就能准确射击目标。

虽说比机械瞄具精度高了,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依然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指引才能射击。毕竟,现在还没有哪种单兵轻武器,闭上眼就能精准射击的。

而从枪械发展的角度看,机械瞄具虽然可以辅助士兵射击,但多数人的眼力和射击水平都一般化,真正的神枪手凤毛麟角。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人类才开始发明制造瞄准镜。到了二战时期,瞄准镜已正式应用于战场了。

不过,当时的瞄准镜,主要配备在狙击步枪上。这类狙击枪在制造的时候,会提前设置好接口,瞄准镜要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装上,不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拆下来。

比如二战德国生产的ZF41型瞄准镜,就是一款被普遍使用的瞄准配件。这款瞄准镜,可以让士兵看到放大2.5倍后的视野。

也就是说,早期的瞄准镜功能主要是放大,其他功能还没有加入。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它既不能减震,也没有防水能力。可以简单理解成,它就是一款单纯的放大镜。

直到二战结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瞄准镜的技术才有了明显进步。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它不再仅仅只装配在狙击步枪上,常用的步枪上也能使用了。

光学瞄准镜装配的枪械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新式枪械生产的时候,枪身上预留了可以安装瞄准镜的接口。换言之,这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比如说,我国在20世纪后期生产的系列自动步枪,都预留了瞄准镜的接口。除此之外,所有的狙击步枪,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百分之百都要用瞄准镜。

也就是说,二战后各国步枪上的瞄准设备,除了继续保留机械瞄具外,同时又都能使用光学瞄准镜了。

像美军的M16步枪,可以安装各类瞄准镜,扩展性较强。我国生产的95式自动步枪,85式和88式狙击步枪,也都可以安装瞄准镜。

再后来,国产的03式步枪,也配备了两种瞄准配件。尤其是在机械瞄具上,03式步枪把此前95式步枪60毫米的基准线,降低为了47毫米。

这样在瞄准射击的时候,士兵的头部不会因为基准线高而仰的太高,有效保证了射击的稳定性。

可能有人想不通,既然枪身上都预留了安装瞄准镜的接口,为什么还要继续改进机械瞄具呢?光学瞄准镜不是精度更高吗,每人配备一个瞄准镜,直接突突多好。

表面看起来确实是如此,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光学瞄准镜也并非百分之百完美。

首发射击精度和战场环境变化

没有真正摸过枪的人,会认为只要装上瞄准镜,就能随便精准突突人,毕竟现代的射击类游戏就是这么设定的。

实际的情况却是,步枪在使用瞄准镜的时候,装上和拆下一次,子弹射击精度就会降低,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校准,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射击精准度。

现代战场的特点,都非常看重首发命中率,光学瞄准镜在射击的第一枪,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战场不是静态的,它是每时每刻都在动态变化的,当士兵射出第一枪后,接下来自身移动或者是战场环境发生改变,在第二次和后续的射击中,就得考虑精度问题了。

目前,所有步枪的瞄准镜,都分为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前一种基本只能在白天使用,后者只能在夜里使用。

也就是说,战场上如果使用瞄准镜,就得根据光线的变化,来不断更换瞄准镜。恰恰是这个更换的过程,会影响下一次射击的精准度。

两种瞄准镜更换后,士兵需要实弹热校后,射击精度才能有保证。可这样一来,士兵在战场上就会浪费时间,而不能连续进行精准射击。

简单来说,一个士兵更换瞄准镜,然后又校准精度,这时候敌人可能一枪就把他打死了。激烈的战场上,双方都是在用秒来计算时间的。快一秒和慢一秒之间,就是一条生命的逝去。

如果不进行校正,更换瞄准镜后直接射击,1000米远的距离,最大的偏差可以达到半米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的枪械制造多年来采取过很多办法,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彻底根除。

在实际的战场上,昼夜更替频繁,重复拆装两种瞄准镜,会导致瞄准镜受冲击而松动。类似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步枪和瞄准镜,在结合使用的时候,也寻找过各种避免冲击的办法。但在实际使用中,步枪的稳定和精准度,只能是尽量保持。

除了拆装瞄准镜影响精准度外,在运动的战场上,瞄准镜的视野是受局限的,因为士兵的眼睛,得始终盯着镜面才能观察。

这样一来,士兵就观察不到周围的情况,更不可能捕捉移动中的目标。相比之下,机械瞄具不受镜片的视野限制,即便是在快速运动中也能瞄准射击。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拆卸瞄准镜影响精度,何不把瞄准镜固定在枪身上呢?你还别说,此前真有枪械制造商想过这种办法。

奥地利的AUG步枪

上世纪60年代,奥地利的利斯泰尔公司,为本国军方研发新型的AUG自动步枪。按照当时的设计思路,将光学瞄准镜固定在了枪身上,完全不能拆卸。

所采用的瞄准镜,能放大1.5倍,视野为8.5°,枪身上同时还保留了机械瞄具。在刚制造出来的时候,这款步枪确实不错。

可随着深入应用,它的多种缺点也暴露了出来。由于放大倍率只有1.5倍,因此在300米到400米的距离上,射击精度并没有明显提高。

如果是近距离射击,8.5°的视野又太小,士兵还是看不到周围环境。最关键的是,当初设计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夜间瞄准问题,由于瞄准镜是固定的,所以夜里就根本无法使用光学瞄准。

最后,士兵如果要快速射击,同样无法使用瞄准镜,只能依靠机械瞄具才能提高精度。

虽然在后来的设计中进行了改造,去掉了机械瞄具,并加装了可以更换夜间瞄准镜的功能,但是射击的局限性依然没有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光学瞄准镜虽然有精度高、射程远的优势,但由于战场环境很复杂,在更换瞄准镜的时候,射击精度会下降,校准精度又会浪费时间。

再者,移动射击和快速射击的过程中,光学瞄准镜的优势,还比不上传统的机械瞄具。或许正因为如此,各国目前主流的枪械上,依旧沿用了两种瞄准设备共用的思路。

至于说我国的枪械上没看到瞄准镜,普通人看到的,只是官方发布的有选择性的照片。而在枪械上,都预留有可安装瞄准镜的接口。

网上有消息说,是因为我们穷,没有给每个士兵配备光学瞄准镜,究竟是不是如此,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光学瞄准镜和机械瞄具都各有优势。究竟采用那种瞄准方法,是根据战场环境来决定的。

而看各种美剧,士兵的枪械上都装有瞄准镜,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那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的需求,看起来更有科技感才安装上的。

至于美军在实际战场上如何瞄准,恐怕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为关键的是,自从20世纪后期以来,美军的对手都是菜鸡且武器低劣,在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的情况下,瞄准镜的优劣,就难以实际体现出来。

真要检验瞄准镜的性价比,恐怕需要大规模的战争,以及两个对手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实际条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