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8月4日电(记者马锴)3日的巴黎夜雨清冷,中国三人女篮以13:21不敌美国队,无缘巴黎奥运会四强。

  “不说了吧。”赛后混采区,王丽丽对记者说了句话,便走过球员通道。身后跟着的队友也没说话,她们的背影里透着疲惫。

  这种疲惫感,也是记者看过她们所有比赛后的第一感受。她们打得很累,像穿着普通鞋子爬雪山——费好大劲爬上去一截,一不小心又滑下来一大截。

  8月3日,在对阵美国队的分组循环赛中,中国队球员在暂停时商讨战术。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这和她们在球场上一样,费劲在篮下得到一分,转头对手远投得到两分。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在八场比赛里总是如此。

  与五人制篮球记分规则不同,三人篮球赛中,球员在三分线外的投篮为两分球,三分线内投篮和罚篮均为一分球。因此,远投在三人篮球比赛中更具杀伤力,常能看到球员用一记两分球抹杀对手整场努力。

  所以,为什么不多投两分球?一场循环赛的赛后,王丽丽回答说:“哪有篮啊。”

  8月3日,在与美国队的晋级附加赛中,中国队球员王丽丽(中)在比赛中投篮。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没篮,对王丽丽来说,曾是非常陌生的一个词。但在巴黎奥运会上,她的命中率确实不高。多数时候,她的远投都是在对手紧逼下勉强出手的,很少有空位投篮的机会。曾两次遭遇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左膝,已经很难支撑她持续命中高难度远投。

  “对方对丽姐防守针对性太强了。”张芷婷在一场循环赛后说。的确,限制住王丽丽,基本就限制住了中国队外线火力点。这是各支球队用场上表现传递的共识。

  作为队中唯一的外线球员,王丽丽的远投威胁要更高一些。首战法国队的加时赛里,正是她用一记两分球绝杀了对手。

  7月30日,中国队球员王丽丽(中)在与法国队的分组循环赛中投中制胜球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在奥运会前,我们就预计到了阵容会被对手针对,一个是两分球的争夺,还有一个是体能和移动速度。”中国三人篮球女篮主教练许佳敏说,由于外线球员大面积伤病,只得组建“三大一小”阵容,由刚刚伤愈复出的王丽丽,搭配内线球员张芷婷、万济圆和陈明伶。

  阵容特点导致的短板只能用场上努力来弥补。在比赛中,记者常能看到中国队大个球员扑到外线封堵对方远投,再冲回篮下卡位抢板,如此循环往复。“我们每个人都会尽全力去防守,这是球员在场上该做的。”张芷婷说。

  8月3日,美国队球员迪丽卡·汉比(右)和中国队球员张芷婷在晋级附加赛中。新华社记者 郭昱 摄

  可即使拼尽全力,结果也不总如人意。循环赛对阵阿塞拜疆队时,中国队几乎整场占据主动。但在最后时刻,对方远投将比赛拖入加时,而后再用远投完成绝杀。

  赛后,走出场馆的万济圆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作为东京奥运会的“元老”球员,22岁的她太希望中国三人女篮能再向前一步了。

  8月2日,中国队球员万济圆在对阵阿塞拜疆队的分组循环赛中上篮。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除了陈明伶,队里其他三人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铜牌的老搭档。记者至今还记得,在那场16:14力克法国队摘得铜牌的夜里,她们在聚光灯下闪闪发光的样子,像浑身是汗的登山者站在山顶沐浴日光。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三人女篮在世界范围保持着强大竞争力。巴黎奥运会前,中国队在国际篮联积分榜上位列前三,也凭此成绩直通巴黎。这样的表现也让不少中国球迷期待着她们在巴黎奥运会再次取得突破。

  登山者众,但竞技体育的山顶,久立者不易、永立者无。

  2021年7月28日,中国队在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女子组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自东京奥运会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后,三人篮球得到更多协会的重视。在德国、西班牙等篮球强国,不少身体条件出众、基本功扎实的五人制球员在适应规则和节奏后,迅速转型为出色的三人篮球运动员,使得这些球队迅速崛起。巴黎奥运会上,德国和西班牙队在循环赛中分列前两名,直接晋级女子半决赛。

  国际篮联在全世界范围的持续办赛,也让各队更加熟悉,竞争更加激烈。“入围巴黎奥运会的这些队伍,我们之前就在很多世界大赛中遇到过。”许佳敏说,“大家都是老对手,也很了解这个项目的竞争力和争夺点,所以打得都非常有针对性。”

  7月31日,中国队球员陈明伶(左)在对阵加拿大队的分组循环赛中。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不管是因为伤病、阵容、临场发挥等自身因素,还是其他外部因素,中国三人女篮最终没能实现“给奖牌换个颜色”的愿望。这固然令人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不该忘记,她们曾为了国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努力向山顶攀登过。

  我们更期待看到,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在中国三人篮球的爬坡路上,能有更多人并肩同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