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文|春和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最近一张“新冠阳性率飙升图”刷屏。

全国哨点监测显示,短短35天内,门急诊新冠阳性率从7.5% 跳涨至16.2%,相当于每6个流感样患者中就有1人感染!

而香港单周死亡31例、新加坡日增1.4万例的消息接连传来。

当大家以为疫情远去时,病毒正借着空调风、餐桌碗筷、密闭包厢悄悄反扑。

今夏防护关键期,这3个“生存法则”让你有效避免感染——少用一类物品、少做一类行为、躲开三类高危区。

尤其是家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此刻大意可能让病毒乘虚而入。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少用

在餐厅、食堂用餐,公共餐具被大量使用,极易沾染新冠病毒。

部分人流量较大的小餐厅,餐具清洗消毒甚至都不会特别规范,会出现病毒残留。

如需外出用餐,优先选用一次性餐具或自带餐具,减少病毒通过餐具进入口腔的感染风险。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喜欢健身、常常出差的网友,不可避免地会需要使用一些公共场所的毛巾。

健身场馆的公用毛巾平均每日被8到10人使用,若消毒流程仅采用冷水清洗,病毒残留率可达37%。

在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的时间段,这些公用毛巾及纸巾可能因被多人使用后消毒不彻底或存放环境不佳,导致病毒滋生。

出差或健身时,建议随身携带独立包装消毒湿巾,对接触部位先行擦拭,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回到家后先洗手,接触共享设施后不要频繁揉眼,这些有效避免被病毒感染的措施,绝大多数网友都已知晓。

除了个人用品,家里的“降温神器”可能藏着隐患。

空调的“舒适温度”,或许正在悄悄削弱你的免疫力。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在外界温度较高突然进入室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本就容易感冒,如果再遇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亚健康人群很容易就会中招。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非高温时段可优先使用电扇,既节能又降低呼吸道黏膜应激反应风险。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而空调长期密闭运行时,室内空气流通率较自然通风会降低,病毒颗粒易在空调管道内循环滞留。

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或加装空气净化器。

预防病毒感染总是体现在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以下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正在成为病毒扩散的帮凶。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少做

时近端午,难免会有家庭聚餐、社区活动等,无论是社交需要还是群体娱乐,我们都要避免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一位无症状感染者参与一次家庭聚餐,同一桌吃饭5个人,有3个人在饭后出现了被感染的症状。

聚餐活动可以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我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需承担起公共健康责任,避免成为病毒传播者。

因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随地吐痰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传染他人的隐患。

痰液中的病毒可以在地面上存活较长时间,如果再被他人鞋底沾染携带,病毒扩散就在所难免。

同样的,随意打喷嚏咳嗽,不仅不文明,也会快速将病毒扩散。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绝大多数人已经对“新冠”的影响十分轻视,甚至有人已经将此病症和扛一扛就过去的小感冒相提并论。

虽说现在新冠的症状也趋于不典型,不再仅仅是发烧咳嗽等明显症状。

但当你突然出现腹泻、乏力、头痛、咽干、嗅觉减退等情况,那也极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不要忽视身体的小问题,结果导致病情加重,还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别人。

一旦身体出现不寻常的变化,持续两天及以上都没有缓解,应该立刻就医,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以防病情加重。

不过,当前新冠阳性率虽较3月翻倍,但仍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且重症率保持稳定。

患病后,也无需太多惊慌,早发现早治疗更有助于恢复健康。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如果说“少用物品”是切断传播链,“少做行为”是降低感染率,那么“躲开高危区”就是对脆弱人群的最后一道保护线。

这三类“病毒聚集地”,此刻务必绕行。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要躲

炎炎夏日正值毕业季,不少在校学生在面临分别时,总是要聚在一起纪念青春。

棋牌室、KTV、网吧和地下商场及游戏厅,都成了年轻人汇聚的场所。

然而这些地方往往空间密闭,空气难以流通。

一旦有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病毒就会在有限的空间里长时间悬浮,无疑增加了感染他人的几率。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曾有调查发现,在通风不良的KTV包间,如果有感染者high唱,那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升高数倍。

年轻人聚会玩耍可以避免去到这些人多空气又不流通的地方,可以选择开阔的场所进行娱乐活动。

而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因通风不足,一周内5位老人相继感染,密闭空间对高危人群的风险不容小觑。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对普通人而言,避开感染是责任;

对特殊人群而言,避开高危区更是生命的防线。

医院和交通枢纽的这些数据,值得所有人警惕。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除此之外,体质较差常要跑医院的病人,要躲开发热门诊就诊地带。

医院本身就是各类病菌聚集的地方,即使陪同他人就医,也可能因接触到污染环境或物品而感染。

有数据表明,在医院发热门诊的候诊区,环境表面的病毒污染率可达15%-20%。

若非必要尽量避开这些就诊区域,避免因体质较弱增加感染风险。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而火车站、汽车站和机场这类交通枢纽,每日人流量巨大,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新冠病毒携带者。

在这些场所,人员密集且近距离接触频繁,病毒传播风险极高。

据调查,以火车站候车大厅为例,高峰时段每立方米空间的人员密度可达3到5人,大大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尽量减少在交通枢纽的停留时间,如需出行,提前规划好行程,减少在站内走动,全程佩戴口罩并注意手部卫生。

虽说现在对新冠的治疗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但患病过程对身体素质也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新冠又爆发?建议大家:1少用,2少做,3要躲,千万别大意了!

结尾

病毒从未消失,只是学会了与人类“捉迷藏”。

真正的勇敢,不是对风险视而不见,而是带着“敬畏之心”认真生活:

用一次餐具的“挑剔”,换家人的安心;

用一场聚会的“改期”,换城市的安全;

用一次出行的“绕行”,换更多人的健康。

这不是过度谨慎,而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这个夏天,让我们把防护细节刻进生活:

少用的是病毒温床,少做的是传播隐患,躲开的是风险漩涡,留下的,是对爱与责任的不妥协。

部分消息

新冠感染再抬头,专家提醒:当前正在波峰|光明网

阳性率升至16.2%!新冠感染又抬头?专家:在可控范围内|国家应急广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