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探月工程的领军人物吴伟仁院士,向在场的听众展示了中国未来15年的深空探测蓝图。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领头人,吴院士透露,中国有望在火星采样任务上领先全球。

吴院士详细阐述了中国深空探测的三大领域: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和运载技术,并提出了将实施的十大工程任务。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计划推进探月工程的第四阶段,包括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任务,旨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的基础结构。嫦娥六号将实现月球背面的首次自动采样返回,而嫦娥七号将在南极登陆,进行资源和环境的详细调查。嫦娥八号则将试验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技术。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国倡议,多国合作建设的项目,它将具备自主运行和短期有人参与的能力,同时提供能源、控制、通信、导航等支持,并持续进行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

在行星探测领域,中国将执行小行星采样探测任务,为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和样本。天问二号计划预计将在2025年发射,目的是对一颗距离地球4000万公里的小行星进行探测。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30年左右发射天问三号,目标是实现火星采样返回,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此项壮举的国家。

为了支持火星采样任务,中国已经开始规划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并正在深入研究天问四号任务,该任务将环绕火星及其卫星进行探测,并最终实现对木星及其卫星的探测,甚至到达天王星。

在防御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极低概率但极高危害的事件方面,中国计划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以改变其轨道,并评估撞击效果,确保能够有效地应对此类威胁。

太阳系边际探测也在计划之中,预计到2050年,新型航天器将抵达100个天文单位远的太阳系边际,为人类对太阳系边缘和内部行星的科学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探索地外生命做出贡献。

在运载火箭领域,中国将论证并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攻克10米级箭体直径和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院士的报告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这些宏伟计划的逐步实施,中国无疑将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