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

这些改革样板“以小见大”:聚焦小切口,落地“微创新”,推动深改革,带来大变化。

顶端新闻推出《“微”观改革》系列策划,聚焦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红榜案例,以微镜头看改革,深入挖掘这些做好改革“大文章”的一线经验。

顶端新闻记者 肖风伟

上榜案例:

信阳市光山县盘活集体林经营权 金融资本进山入林

曾经的荒山坡,在村民们眼里,最多就是去捡捡柴火。谁也没想到,这里既可以变成“绿水青山”,也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率先探索实施信用担保抵押贷款模式,推动金融资本进山入林,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双向通道,让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2022年以来,光山县通过集体经营、林权流动,成功进行了多项林权改革和探索,登上了2024年河南省第二季度改革的“红榜”。

时值盛夏,漫山青绿。对于光山县的很多村民来说,如眼前青山,蓬勃和希望,也成了他们未来日子的关键词。

加入合作社,农民变“股民”

“现在桃子收成正好,再过段时间,咱们中药材和油茶果就可以收了!”光山县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功斌,看着满山硕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天气热,陈功斌每天只让村民趁着早上“上班”,上午9点前准时下工回家,既能错过日头最旺的时候,还不耽误自家的事儿。

2016年,在郑州事业有成的陈功斌,返回家乡凉亭乡牵头创办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打算流转荒山种植油茶。

光山县位于大别山区信阳,有集体林地88万亩,自2008年起,根据国家政策全面推进集体林改,进行产权明晰,承包到户。到2012年,全县确权勘界办理新版林权证6.1万本。

这些林地到了老百姓手里,到底该如何用?很多人不知道还有啥价值,在老家的,捡捡柴火,外出打工的,任由撂荒。

其时,光山已有部分企业在进行林地流转。陈功斌开始探索,以合作社的形式,从农民手里流转林地种植油茶。

油茶树生长周期长,从栽种到产果,需要5至7年,种植8到10年才能获得收益。陈功斌成立合作社之初,按每亩50元至300元的价格与村民签订30年土地流转协议,并按收益的10%分红;凡不要租金以土地入股的,按入股土地面积产生收益的20%比例分红;合作社将总收益的10%交给村集体。

2016年冬天,陈功斌开始领着农民开荒。几十台拖拉机开上荒山,“天气冷飕飕,我们干得红红火火。”

2017年春,油茶树种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至今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种植油茶由最初的37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1.2万余亩。

在山上住了8年,油茶树渐渐挂了果。为确保入股农民收益,合作社采取了“以快养慢”的举措。“春天卖毛尖,夏天卖桃子,入秋卖药材,还可以采茶籽,油茶果可以卖钱,到了冬季快过年的时候,牛肉可以卖钱,保证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卖。”

合作社每年都要请村民翻地、除草、施肥、采摘和管理,用工量非常大,有时每天用工超过300人,带动了附近3个乡镇9个村上百名农民就近就业。那些无法出去打工的,或者外出收益不及在家乡的,都纷纷返家。63岁的陈勇厚,妻儿身体都不好,把家里的林地流转后,还在合作社开割草机,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并且还能照顾家庭。今年过年时,陈功斌还特意取了现金,给合作社的“股民”们分红。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探索多种模式

去年9月,光山县仙居乡长兴镇村的王虎昌,关注到一则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这项改革涉及全国2600多个县、1亿多农户。

其时,王虎昌返乡创业刚满两年半。

2021年3月,在外创业多年的王虎昌回到老家信阳光山,创办虎昌农场,先后流转8个村民组500余亩土地。这500余亩土地,都是没人愿意承包的荒山坡地,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他栽上桃树,在桃树林下套种西瓜、花生、芝麻等,今年,他又开始尝试在林下套种小麦、油菜等。

有了农场,村民们就有了就业机会。村民除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以到农场从事移栽瓜苗、施肥除草、修剪浇水、采摘等。

备受村民信任,2023年3月,王虎昌成了长兴镇村“两委”负责人,主持长兴镇村日常工作,“返乡能人”成了村支书。

让王虎昌振奋的,就是文件传递的精神,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在光山县林茶局副局长王树森看来,林改就是既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要达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吃透”文件精神后,光山县依照中央最新的改革要求,人地分离之后,要让生产要素流转起来,这是改革措施里面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活”的问题。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归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权社会主体都可以来。无论是城市的人、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都非常欢迎共同进山入林投资林业。

第二就是要“融”,是在生态保护情况下,要把林地利用、融合起来。

第三就是“共同富裕”。所以,特别推广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的模式,带动老百姓一起致富。

在此背景下,光山县开始探索集体林经营权与国企合作、集体林经营权流转、“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三种模式,盘活集体林经营权,推动金融资本进山入林。

办理林业贷款近1亿

为产业发展“托底”

位于光山县的河南蓝天茶油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龙头企业”。河南蓝天茶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明华表示,他们2012年起,就流转1.2万亩荒山种油茶。油茶进入采摘期后,再承包给周边农户,收益由公司与农户共享。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文殊乡7个村数百户上千人增收。

“县里对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一是对于新开发的小苗,进行3到5年的补贴,扶持企业快速成林;二是后期的油茶树,有专门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林业专家、高校教授、农科院专家,都是我们的技术顾问。”温明华说。

光山县林茶局副局长王树生说,在金融资本进山林中,考虑到油茶投资大、收益慢,对于企业来说是个长期投入,就专门提供了油茶专项贷款,以光山县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承贷主体,采取“群众出地、公司出钱、乡村组织、全民参与、成果共享、收益分成”的模式,与乡村合建油茶示范基地。“比如针对油茶的贷款,总共分6年投放,每亩可以达到4263.9元,基本覆盖了维护费用,这样就有更多的企业和合作社可以心无旁骛去做。”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深入推进,光山林业产业也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迈进。目前,流转林地51起、面积2.18万亩,办理林业贷款业务 197 笔、9675 万元。全县催生了6个万亩、50个千亩连片油茶种植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32.37万亩,林下经济总面积25.5万亩。

专家点评:

企业化经营 集体林有了致富新路径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徐祥临

在工业化的机会成本面前,一批农民放弃了农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的,甚至出现土地、山林撂荒,传统小农经济面临了很大挑战。

光山县用企业化经营,代替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单干的小农经济方式,有了资金投入、市场分析,必然比小农经济具有科学性。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企业就可以做到,包括合作社的理事长,都是素质高的农民,他们可以把先进生产力引入市场。

需要考虑的是,农业是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土地作为生产成本,要考虑租期长期稳定的预期。土地归集体所有,发挥统分结合的优势,由集体来经营,能够高效利用资源,而且成本很低。光山通过集体林权改革,配合金融加持,走出了致富新路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