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最近接受采访说,自己不怕别人骂了,过去如果有人骂他,他啃到要骂回去,现在也看开了。
在发表这一番言论之后,潘石屹在网上的口碑竟然神奇反转了,有网友说潘石屹虽然润了,但是他也没有欠钱,更没有房子烂尾,只是离场比较早而已。
这么一说,潘石屹似乎比许家印之流好太多了。那么事实上真的是如此么?说潘石屹没有在国内欠钱,这确实也没有错。
可是如果要这么说的话,许家印也没有欠钱,那么钱都是恒大欠的。很多人可不知道,这是有本质的区别。公司欠了钱,大不了最后就是破产。债务是不会算到个人头上的。
许家印是恒大的股东,他个人是从来都没有给恒大的借款提供个人担保,因此恒大虽然负债2万多亿,可是他自己却一条被执行纪录都没有。
其实潘石屹的情况也是如此,他自己没欠钱,可是SOHO中国却有不少的债务。潘石屹唯一比许家印聪明的就是,他在几年之前就学会低调了,竟然不要在网上发声,然后在3年之前潘石屹就去了美国。
潘石屹的妻子张欣一直留着美国国籍,他们的孩子也一直在美国读书生活。潘石屹去美国也可以跟家里人团聚。许家印肯定也想过要走,只是他走得太慢,最终在国内被捉了。
当然潘石屹也可以不走,毕竟他在国内也没啥事情,SOHO中国虽然有一些负债,但是卖资产去还债就好了。
其实SOHO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公司就因为拖欠19亿的税金而上了热搜。SOHO中国目前的经营情况非常不理想,现金流几乎枯竭,虽然负债率只有50%左右,但是资产卖不出去,现金又几乎快完了,靠着每年这上亿的租金,连利息都快覆盖不住了。
潘石屹很聪明,他早就知道SOHO中国这个模式玩不转了,自从不能散卖物业之后,潘石屹就说了很多次,在中国靠着收租是撑不下去的。因为中国的租金回报比太差了。
租金回报比差,关键就是因为中国土地太多了,各地盖的商铺、写字楼太多了,早就是供大于求了。2012年之前,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就是散卖写字楼,赚得是巨额的差价,而且当时山西煤老板们都是腰缠万贯。
潘石屹甚至把销售总部就设立在山西。这些大佬到北京一买就是几层,甚至是一栋的写字楼。2012年SOHO中国的年利润就超过了100亿。可是之后因为北京出了一个政策,写字楼不给散卖了,于是这个生意就搞不下去了,而山西煤老板们也因为整顿越来越少了。
之后潘石屹就开始转型,把SOHO中国变成自持收租。可是你以为潘石屹真的想当包租公?他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在中国如果靠收租的话,连银行的利息都还不上。在欧美国家,租金回报率一般肯定达到3%以上,在英国有的肯定达到5%。
可是在中国,租金回报率大部分都在2%以下,可是我们的银行利息却高达5%以上。等于说如果靠着贷款来去盖楼收租,你每年还要亏损3%。潘石屹当时就多次抱怨中国的租金太低了。
如果潘石屹真的看好中国的商业地产市场,那么他又怎么会把大量的资金转移到美国去。潘石屹夫妻通过SOHO中国获得的巨额分红,早就通过他们家族在海外的信托基金投资到美国去,在美国购置了大量的不动产。
潘石屹如果真的看好中国商业地产的租金回报率,那么他又何必大费周章把资金转移到美国去投资不动产,他自己私人拿钱把SOHO中国的物业买下来然后出租不就好了?显然当时的转型就是潘石屹的权宜之计。
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把SOHO中国打包卖出去,潘石屹夫妻在SOHO中国还有60%多的股份,如果公司可以出售,那么他们还将大赚一笔。既然要卖掉公司,那么必须就把公司包装一下,于是就从散卖物业,变成自持商业物业收租了。
潘石屹差一点还真的成功了,当时黑石出资100多亿,打算私有化SOHO中国。如果成功了,潘石屹夫妻还将套现近百亿。不过最后关键时刻,这笔交易被国家给叫停了。
当然潘石屹虽然这次套现失败,可是之前他也已经套现了100亿左右的现金。这些钱都去了美国。潘石屹在国内也算是克制,他没有跟许家印一样,搞得是一屁股的债务。
至少SOHO中国现在不会资不抵债,最后大不了就是把剩下的几个写字楼去拍卖,哪怕卖不动,最后破产了,哪也不会导致潘石屹怎么样。最多就是个人口碑没了。
可是许家印不一样,为了掩盖恒大的问题,他不断扩大负债,甚至还做了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也是他最终被捉进去的原因。
另外潘石屹还有一点非常聪明,当年SOHO中国在发展巅峰的时候,他也没有盲目扩张,跟万达一样疯狂进入三四线城市。万达如果当年不走疯狂扩张的路子,守着大城市的一些万达广场好好发展,如今规模无法这么大,但是一年收租几十亿,也是可以过着躺平的日子。
潘石屹当时一直停留在北京、上海发展,完全没有去三四线城市,甚至连广州、深圳他都没去。在中国不管是商业中心,还是写字楼的价值都太小了。因为中国土地太多了,政府随便一划就又是一个新城。
现在连很多四五线城市都盖了一大堆的写字楼,供应远大于需求,因此导致租金一直上不去,甚至出现大量的空租情况。潘石屹不愧是当年在海南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老兵。
其实潘石屹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神话他,也没有必要黑化他。他就是一个从精明的商人,比许家印精明多了,却又远远无法跟曹德旺这类企业家相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