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的贸易全球化发展,药品供应链已深度国际化,最终到达患者手中的药品往往融合了多个国家的生产环节。视觉中国|图
关税战火还是烧向了药品。
当地时间2025年4月8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6天前美国公布“对等关税”措施之时,药品还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豁免名单之列,受影响的主要是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康复用品。
特朗普认为,美国是一个巨大市场,支付药品的价格往往比有药品生产的国家高出很多倍,一旦对药品征收关税,制药公司将在美国开设工厂。
尽管具体税率细节并未披露,4月9日,生物医药股几乎全线走弱,恒生医药ETF一度跌超6%。
不只资本市场,患者群体也被焦虑情绪裹挟。有糖尿病患者仔细翻阅包装和说明书:储药器是美国产的,管路产自墨西哥,速效胰岛素是国内工厂生产,头疼关税到底会提高多少费用。
当地时间4月9日,特朗普又宣布,他将暂停对部分国家实施新关税90天,降低“对等关税”至10%,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立即生效。根据白宫4月10日发布的一项行政命令,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现已达到 145%。
“这一政策必然导致美国进口药品成本上升,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患者负担,尤其是依赖进口的专利药或原料药,甚至可能出现关键药物断供。”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长期看,美国的目的是想调整当前药品产业链结构。
原料药:有品类豁免,有品类加关税至145%
中国的医药出口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主,原料药在关税战背景下首当其冲。
2025年2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撰文指出,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趋势,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对药品原料供应链的影响尤为突出”。
原料药是制造药品必须用到的活性成分。中国是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供应大国。2024年中国原料药进出口总额538亿美元,出口额429.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从数据上看,美国是中国原料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印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美国市场约95%的布洛芬、91%的氢羟肾上腺皮质素、70%的对乙酰氨基酚,以及40%以上的青霉素和肝素原料药,均依赖中国。
马进认为,中国制剂出口美国占比有限,但维生素类等原料药占比较高,关税战可能导致美国原料药供应短缺,影响本土药品生产。
整体来看,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披露的一份文件,美国仅20%的原料药为本国自主生产,80%的原料药来自海外。
这或许是当地时间4月2日,“豁免清单”包括大部分原料药和进口药品制剂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可以维持20%的原税率的原因。中国出口前四大类原料药,分别是抗感染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激素类原料药,都在“豁免清单”上。
少量具有单独税号的原料药品种未被纳入“豁免清单”,包括布洛芬、去甲伪麻黄碱及其盐等。也就是说,这些原料药将直面此次美国对华加征34%关税和进一步加征关税影响,关税累计至145%。
4月10日,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撰文称,对于这些未豁免的品类,相关企业可通过向印度、东南亚等第三国转口或调整生产工艺等方式减少损失。以当日计,美国对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征收26%到46%不等的关税。
国内原料药大厂华海药业回应,出口美国产品以制剂为主,部分当地生产,2023年美国营收占比约13%,正从工艺、生产基地等方面评估应对措施。科伦药业表示,出口美国产品有制剂和原料药,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不多,正密切关注。
马进认为,若关税一直如此高企,中国原料药行业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原料药订单转移至印度等竞争对手;二是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药企被迫降价以维持份额,或转向美国以外的其他国际市场,如“一带一路”国家;三是倒逼向高端特色原料药转型,如肿瘤药中间体,争取更高的利润空间,抵消关税增加的成本。
成品药贸易:“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只原料药,成品药中的西药制剂,也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贸易考验。
2024年,中国西药制剂产品出口到了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金额为69.47亿美元,是原料药出口金额的六分之一,占医药产品整体出口的6%左右。
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多年来美国一直位居中国西药制剂产品出口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加征关税的阴影,笼罩在恒瑞、华海、齐鲁、人福、石药等国际化布局的药企头顶。
一位资深医药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利润薄、成本敏感、替代性高的仿制药板块受影响最直接,创新药板块相对安全。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一家仿制药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这个时段充满不确定性,每天两眼一睁就有新变化,很难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只能说我们在美业务量占比很小,影响应该可控”。
创新药企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仿制药的第一目标市场本来就是国内市场,而对于在美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国产创新药,出口规模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未来若要出口,受益于国内生产的低成本和美国市场的高售价也完全具备承受能力。
另一家创新药企再鼎药业回应媒体称,目前关税对其影响不大。在公司营收中占比最大的产品则乐一直是国内工厂生产;未来有望上市的贝玛妥珠单抗和KarXT等产品,都拥有本地生产权利,并已经计划在中国本地生产。部分进口产品都是从美国以外的地区进口,目前不受美国增加关税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除少量自主出海的药企之外,目前中国创新药出海绝大部分依赖商业拓展(BD)合作、对外授权等模式。例如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的胰岛素类似物,采用“专利授权 +技术入股”模式,在美销售可享受本土化生产税收优惠。
截至目前,“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商品贸易方向,尚未波及创新药授权交易等知识产权方向。
4月9日,天风证券发布研报称,从中国BD合作范围来看,非美国企业,如欧洲、日本等占比也相当高,不太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此外,创新药出海美国的终端价格调整相对容易,因此成本如上涨亦可传导到终端价格。
关税战或削弱全球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据央视新闻,早在2025年2月底,特朗普在一次私下会议上警告制药公司,关税即将到来,并表示这些公司应加快步伐,将海外生产转移至美国。据悉,特朗普会见了多位制药行业企业的高管,包括礼来、默克及辉瑞的首席执行官等。
“药厂又不是纺织厂,几个月就能搞一个。”一位创新药企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医药行业投资人赵衡指出,正像其他的产品一样,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像特朗普预期的回流目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特朗普抱怨美国药价高,这主要是美国医疗体系本身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贸易全球化发展,药品供应链已深度国际化,最终到达患者手中的药品往往融合了多个国家的生产环节。
部分药企开始更加关注供应链的稳定性,寻求价格可控、风险较低的供应渠道,以降低对单一市场或地区的依赖。例如,稳健医疗2024年9月公告收购美国资产,通过并购和属地化生产绕开关税。
央视新闻4月9日报道,欧洲制药公司当地时间4月8日已在与欧洲委员会主席的会议上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制药行业贸易游说组织EFPIA(其成员包括欧洲制药巨头拜耳、诺华、诺和诺德等)表示,它已呼吁欧盟主席推动“迅速而根本性的行动”,以减轻向美国“外流的风险”。
美国药企亦如履薄冰。此前礼来公司宣布计划投资至少27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四家生产工厂。辉瑞也表示,可能会将海外生产转移到美国现有的工厂。
“幸好之前在中国产品库存还很多,短时间内供应和销售不受关税的影响,还能再观望一下事态如何发展,现在政策眼花缭乱,太疯狂了。”一家在华业务较大的美国药企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道。
4月10日晚,美国药企巨头默沙东回复南方周末记者邮件称,默沙东始终致力于帮助患者克服医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方面的挑战。公司和整个行业都负有责任、在定价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并为解决可负担性问题做出贡献,“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
在此之前,药品珍贵而特殊,向来是贸易壁垒的避风港。世界贸易组织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制定了多项协定,试图让制药行业免受关税的影响,提高药品可及性,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实施药品强制许可,尊重和保护生命基本权利。
“关税可能推高全球药价,导致贫困患者无法获得治疗。”前述医药分析师担忧,未来如果出现大流行病,关税壁垒可能拖慢疫苗研发、生产和分发速度,中美双方可能在传染病监测和救治等领域减少合作,削弱全球应对能力。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编 曹海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