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我国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我国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中国历来以礼待人,尤其在外交场合中更是如此。1986年,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美国海军代表团访华,这本应是一次重要的外交事件。时任中国海军总司令刘华清上将亲自接待,表达了中方的诚意与尊重。可惜的是,美国海军在这次访问中的举止让中方感到尴尬与愤怒。

在接待仪式上,美国海军未按国际礼仪挂满旗帜,并将中国国旗置于不起眼的角落,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外交礼仪,对中方是一种公开的羞辱。面对这一情况,刘华清将军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强硬措施。他立即下令撤走了仪仗队,并禁止美军人员登岸,以此表达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原则立场。这一举动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他们的态度,并最终作出了必要的妥协。

1986年11月5日,这一天对于中美海军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前,美国海军从未以友好访问的身份驶入中国的港口。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访问,更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流。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时,震惊了整个世界。这场灾难不仅揭示了苏联国家体制的种种弊端,也让苏联的国际声誉大受影响。初期,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选择隐瞒真相,使得灾情进一步恶化。这场事故不仅在苏联国内造成严重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接近尾声,经过多年的军备竞赛,双方均已力不从心。在这一背景下,崛起中的中国成为美苏争相争取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重要的外交转变背后,也深受美苏冷战格局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拉近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在中美建交后,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包括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1986年,中国海军总司令刘华清上将受邀访问美国之前,他从未近距离亲眼见过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当时,他踏上美国“小鹰”号航母的甲板,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穿着朴素的军装,他微微垫脚,身体前倾,试图透过舰艇的复杂结构,去理解和感受这个巨大的海上城市。

然而,由于技术保密的限制,刘将军不能近距离参观航母内部。站在舰艏,他与身材高大的美国士兵并肩站立,面对着华丽而又神秘的舰载机,内心既感到略显尴尬,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刘将军后来回忆说,尽管当时有些遗憾,但他深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技术,绝不能简单地抄袭。他坚信,总有一天,中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到时候,可以邀请美国人来中国参观,展示中国航母的崭新面貌。

几年的时间过去,1986年11月5日,刘华清将军再次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他带队迎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访华。这一天,青岛港口焕然一新,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早已铺下了红地毯,三军仪仗队列队整齐,准备迎接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海军。美国驻华大使洛德携夫人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可见中美双方都对这次海军交流寄予厚望。

美国海军的“里夫斯”号巡洋舰、“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和“伦兹”号护卫舰,在中国海军“大连”号驱逐舰的引导下,今天上午缓缓驶入青岛港码头。此次访华的美国舰队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莱昂斯亲自率领,随行还有近千名美国海军官兵,气势恢宏。

然而,当美国军舰依次靠泊时,站在码头迎接的刘华清将军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引起注意的细节:美军舰艇上并没有悬挂中国的五星红旗,这是国际友好访问的基本外交礼仪。按照惯例,访问国之间的军舰应该悬挂对方国家的国旗,以示尊重与友好。这一缺失让刘华清将军感到异常不悦。

面对这种不尊重的态度,刘华清将军果断采取了措施,下令撤回仪仗队,并严禁美军人员登岸,以表达中方的严正立场和强烈不满。刘将军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举止,最终在青岛港内只能悬挂了少数象征性的五星红旗。

为什么美国海军会出现这样的细节疏忽?显然,这并非偶然。作为中美海军的 /strong>

背后的原因或许是美国海军霸权主义思维的一种体现。在他们看来,中国海军虽然已经组建了几十年,但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因此对中国的态度显露出轻视之意。

刘华清将军并没有因此动怒,而是果断下令北海舰队撤走已准备好的红毯和仪仗队。他清楚地表明,如果对方不展示诚意,中方也不会浪费时间与客气。

美国驻华大使洛德见状后立即联系了仍在军舰上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莱昂斯,并向刘华清表达歉意,解释称是舰上官兵的疏忽。

大约半小时后,美国海军进行了临时调整,三艘军舰挂满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刘华清将军也下令重新布置仪仗队,并举行了鸣放礼炮的欢迎仪式,展示了中方的热情和礼仪。

接下来的几天,美国官兵参观了青岛的啤酒厂、山东海洋学院和第十七中学,还游览了崂山景区。期间,他们与北海舰队的官兵互访军舰,并进行了篮球、足球的友谊比赛。

或许正是因为最初的“不愉快”经历,使得美国官兵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骨气和坚定。因此,在随后的互动中,美军表现得十分热情,甚至允许青岛市民登舰参观。

尽管这段小插曲并未被正式报道,但这一经历却值得铭记。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类似的误解和挑衅已成为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