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这个词在同名电视剧热播后,曾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共鸣,我们常说的闯关东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时期内,中原地区尤其是山东省的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 从口口相传的经验来说,山东人闯关东的陆路路线是从喜峰口或山海关进入东三省的,海路则是从蓬莱、烟台等地经大连、旅顺进入东三省,不管怎样闯,对于背井离乡的山东人都有着不可言说的苦衷。

那么为什么山东人喜欢去闯关东,而不去闯更加富硕的江南或者南洋呢? 首先,清朝的“禁关令”给了普通百姓足够的遐想。满清对于东北是限制汉人入内的,明确表示“禁止汉人垦殖”,皇室将物产丰富的东北作为大清的天然粮仓,对从没踏足过的人,自然富含神秘。

清朝后期,满清统治者无法继续实行严格的“禁关令”,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踏上“吃皇粮”之路,而且结果还不错,能够吃饱喝足。 闯关东的美誉传开了,民国时期更多的人选择加入这支追求小康生活的大队,所以那个插根筷子就能长出参天大树的黑土地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前往。 前面说到,山东到关东海陆皆可且路程不远,很快便能到达,这也是一个选择去东北发展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习俗,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这都是历史的规律,我们当然愿意去到一个与自己家乡相似的地方生活,最好一些习俗、习惯依然能够保持原样。如此一来,便不会感到异乡的感觉,适应起来也更快。 南北方两地的风土人情迥异,江浙之地虽然富庶,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东人来说,去南方插水稻或者行商做生意,对大多数人显然是应付不来的。

闯关东大约停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山东地区富裕起来,不必再背井离乡到远方寻找火光,到了九十年代情况反转,许多当年闯关东的后人开始回流,回到山东,这使得山东、东北文化更加交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