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莫斯科红场上,隆重的胜利日阅兵仪式正在进行。苏联元帅朱可夫骑着白马,在检阅部队后回到观礼台,站到了斯大林身边。
天空中雨势渐急,朱可夫想整理一下领子,抹去帽檐上的雨水。但瞟了一眼斯大林后,发现雨水进了斯大林的衣领里,斯大林也没动过一下。朱可夫看后,默默地把手放了下来。
这个细节,让朱可夫终生难忘。
在卫国战争中,朱可夫可谓是忠心耿耿,屡立战功,赢得斯大林信任。然而战后,功高盖主的朱可夫却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
战争来袭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了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起了突然袭击。
毫无防备的苏联军队在德军的突袭下节节败退。
仅第一天战斗,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战机。
接下来的两周里,北线苏军溃退450公里,波罗的海沿岸全线失守,24个师被全歼;中线苏军溃退350公里,30个师被全歼,70个师损失一半以上人员;南线部署了苏联最强的西南方面军,然而经过基辅苦战10天后,70个师战力全部被歼灭,60多万人被俘。
面对德军的闪电战,苏联红军损失惨重。为了力挽狂澜,斯大林决定对军队进行重大调整。
1941年初,朱可夫被提拔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全面负责指挥苏德战争。
朱可夫出任总参谋长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他日夜兼程,分析战场态势,制定作战计划,调动各方面军,竭尽全力阻击德军。但由于德军装备精良,攻势迅猛,苏军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1941年10月,德军攻到莫斯科郊外,形势万分危急。
斯大林下令莫斯科实行戒严,并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商讨对策。
朱可夫坦言莫斯科危在旦夕,建议斯大林率领政府机关撤离。斯大林沉默许久,最终拍板决定留在莫斯科指挥抗战。
斯大林的决定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朱可夫随即部署莫斯科保卫战,命令部队坚守阵地,誓与莫斯科共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德军进攻。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苏军终于挡住了德军的脚步,保住了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增强了苏联军民的信心。
斯大林决定举行红场阅兵,向全世界宣告苏联的决心。
1941年11月7日,隆重的阅兵仪式在红场举行。斯大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全体军民团结一心,誓死保卫祖国。百万将士接受检阅后,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德军并没有就此罢休。
他们很快在南线发起新的进攻,妄图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地处伏尔加河畔,是苏联的重要工业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了守住这座英雄城市,朱可夫坚决执行斯大林的命令,下达了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坚守斯大林格勒的誓言。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浴血奋战。德军虽然攻入城内,但苏军巷战英勇善战,寸土必争。
双方在废墟中展开肉搏战,战斗异常惨烈。经过数月苦战,苏军终于扭转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态势。德军精锐部队在这里被耗尽,再也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
1943年夏天,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装甲集群进攻,企图扭转战局。朱可夫精心部署,以步兵阵地吸引德军坦克深入,再以炮兵和自己的坦克群实施反击。
经过八天八夜的激战,德军最终被击溃,损失了上千辆坦克。这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德军在这里丢掉了战略进攻的能力。
朱可夫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赢得了
"库尔斯克战神"
的美誉。
从这以后,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在一系列战役中,朱可夫率领苏联军队节节胜利,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并进入东欧各国,直抵德国本土。
在朱可夫的带领下,苏军从莫斯科保卫战的危难时刻,一直打到柏林,取得了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忠心耿耿
在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与斯大林的关系日益密切。作为苏联的最高统帅,斯大林需要随时掌握前线的战况,做出重大决策。而作为总参谋长,朱可夫则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军事顾问和助手。
斯大林与朱可夫保持着频繁的通话和会面。每当前线战况发生重大变化,或需要制定新的作战计划时,斯大林都会第一时间召见朱可夫,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朱可夫也经常主动向斯大林汇报战场形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两人在交往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1942年秋天,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德军步步逼近,苏军伤亡惨重,城内弹尽粮绝。斯大林连夜召见朱可夫,询问他的看法。
朱可夫直言斯大林格勒处境危险,但只要坚持到冬季,就有希望扭转战局。
他提出集中兵力,在德军两翼发动突袭,切断其补给线,将其围歼于城内。
斯大林采纳了朱可夫的建议。他下令集中大量增援部队,秘密运送至斯大林格勒两翼。同时,命令城内部队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在朱可夫的精心部署下,苏军在11月发动突袭,攻入德军后方,切断了其补给线。经过数日激战,德军第6集团军被彻底包围,最终被迫投降。
斯大林对朱可夫的表现大为赞赏。他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当众表扬朱可夫,称他是"真正的天才"和"我们最优秀的将领"。
此后,斯大林对朱可夫更加信任,给予他更大的军事指挥权,让他全权负责指挥苏军的重大战役。
朱可夫对斯大林也始终忠心不二。尽管两人在一些军事决策上存在分歧,朱可夫从不公开质疑或反对斯大林的决定。他坚信斯大林是苏联的领袖和统帅,绝对服从他的权威。
这种将领与统帅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成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朱可夫的带领下,苏军士气高涨,作战勇猛,屡建奇功。而斯大林则充分发挥最高统帅的作用,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为前线将士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1945年4月,苏军发起柏林战役,向德国首都发起总攻。
这是苏德战争的最后一战,对促成德国投降具有决定性意义。
斯大林再次委派朱可夫担任总指挥,全权负责攻坚克难,攻下柏林。
朱可夫亲自赶赴前线,指挥苏军分路围攻柏林。在他的带领下,苏军英勇作战,奋勇当先,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重重防线。
4月30日,朱可夫乘坐一辆T-34坦克,冲进了敌人的心脏——柏林国会大厦。经过一场血战,苏军最终攻占了国会大厦,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穹顶。
柏林的陷落标志着纳粹德国彻底失败,宣告了卫国战争的胜利结束。
斯大林为朱可夫举行了隆重的祝捷仪式,
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并赠送一枚镶有钻石的金星勋章。
在胜利阅兵式上,朱可夫作为总指挥检阅军队,接受斯大林和全体将士的祝贺。
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斯大林,对他予以高度评价和维护。他写道:
"在战争期间,斯大林总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他对形势的分析往往很准确,对作战方针的制定很果断。"
功成名就
1945年6月24日,朱可夫作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卫国战争胜利阅兵。
当天,朱可夫身穿白色军装,骑着一匹骏马,接受了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检阅。
阅兵结束后,朱可夫被誉为"苏联的英雄",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战争期间,朱可夫以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为苏联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先后指挥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多次扭转战局,最终率领苏军攻入柏林,迫使德国投降。
然而,在朱可夫声名鹊起之时,他与斯大林的关系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对朱可夫的态度开始转冷,甚至出现了戒备和猜忌的迹象。
一方面,斯大林担心朱可夫威望太高,可能对自己的权威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斯大林对战争后期朱可夫的一些决策和做法颇有微词,认为他过于独断专行,不够听从指挥。
1946年初,斯大林以"休养"为名,将朱可夫调离莫斯科,外放到偏远的奥杰萨军区任司令员。
斯大林对朱可夫的打压,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有关于他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全部停止,他的名字从各种荣誉称号中被删除,他所参与指挥的重大战役也不再提及他的贡献。
一夜之间,这位战争英雄似乎被彻底抹去了功勋,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
尽管朱可夫对斯大林的做法感到不解和委屈,但他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做出任何公开辩解或抗议。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可夫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他搬到莫斯科郊区的一所普通住宅,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他每天阅读书籍,写回忆录,甚少出门露面。
重获平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其官邸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苏联最高领导层对此讳莫如深,直到3月6日才对外公布消息。
斯大林的去世,为朱可夫的命运带来了转机。3月9日,斯大林的追悼会在莫斯科举行。作为战争时期的功臣,朱可夫获准参加了追悼会。这是他几年来第一次公开露面,引起了广泛关注。
斯大林死后,苏联进入了权力过渡期。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力图削弱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作为斯大林打压的对象,朱可夫无疑成为平反的重点人物。
1953年4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协助部长布尔加宁工作。
同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这种背景下,针对朱可夫的一系列处分和指控被逐一推翻。
朱可夫的党籍得到恢复,元帅军衔重新获得确认。他所参与指挥的卫国战争重大战役,也重新得到评估和肯定。
1955年2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长,成为苏联军方最高领导人。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着手整顿和改革苏联军队,提高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臭名昭著的"秘密报告",全面揭露和批判斯大林的罪行。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斯大林对朱可夫的迫害,
认为那是"毫无根据的政治打压"。
1957年,莫斯科举行了十月革命40周年阅兵。作为国防部长,朱可夫全面指挥了这次盛大阅兵。他身着元帅军装,乘坐敞篷车,接受群众欢呼。
1960年代初,朱可夫开始着手撰写回忆录,重点回顾他在卫国战争中的经历。他以大量史料和亲身经历,还原了战争的真实面貌,澄清了许多事实真相。
与斯大林的关系,朱可夫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指出斯大林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作用,同时也批评了他在战争后期对军队的过度干预。
朱可夫的回忆录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通过他的笔触,重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军事家,了解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8岁。
苏联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数万民众自发前往送别。人们怀着崇敬和哀悼的心情,缅怀这位为国尽忠的战争英雄。
参考资料:
1牛钟顺.朱可夫何以能在卫国战争前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跨越——读徐隆彬新著《朱可夫大传》[J].西伯利亚研究,2014(04):91-92
2朱可夫.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引用日期2023-07-0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