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是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却屡次受挫。

他的处理方式给了我们深刻的警醒——不要无底线帮助兄弟姐妹。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家境非常殷实。

本是过着无忧虑的生活,可是在父亲离世后,本就走向没落的家庭一夜之间彻底衰败。

此后,鲁迅只能带着两个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

因父亲一角的缺失,作为两人的兄长,他便对两个尚幼的弟弟格外疼惜。

深知生活艰难的他,很快便挑起了家庭的大梁,不仅承担了家中大小家务,出钱出力的事更是首当其冲。

鲁迅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给世人一个教训:不要无底线帮助兄弟姐妹

本以为自己的默默付出会带来弟弟的感恩,没想到最后竟然收到了弟弟周作人的断交信。

周作人信中说道: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请你安心,自重。”

那么这封信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912年鲁迅在北京大学任职教授,其间,他的文章一经发表,在文坛便引起了很大的冲动。

声名鹊起的他拿着积蓄便在北京八道湾购置一套豪宅,这套房子不仅地方大,而且房间几极多。

鲁迅朋友许寿裳曾经评价道:“简直可以开运动会。”住进宅子之后,鲁迅便把母亲与弟弟一家全部接来。

身为兄长,在生活中,一家人的吃喝开销几乎全都被鲁迅包了,甚至家务事也从不愿麻烦弟弟。

弟弟的妻子羽太信子,看见鲁迅如此这般,便经常打鲁迅钱财的主意。

鲁迅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给世人一个教训:不要无底线帮助兄弟姐妹

对于鲁迅表面恭维讨好,内地里却心怀嫉妒。

鲁迅看出羽太信子的想法后,索性直接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全权交给了这个妇人。

没想到得到这笔财富的弟媳,竟然一改往日节俭模样。

羽太信子拿着鲁迅给的钱随意的挥霍,不仅给家里雇了六七个仆佣,出行更是有专门的谎报车夫。

哪怕是生了点小病,也要请雇佣要价不菲的外国医生。后来鲁迅的朋友在文章中说道此人:

“虽然出身卑微,自幼受苦,但羽太信子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为人自私、刻薄,生性铺张浪费,好搬弄是非,加之患有歇斯底里症,情绪很不稳定。”

然而他的弟弟周作人,面对妻子花钱如流水般的行为却不置一词,只知扎进“苦雨斋”,读圣贤书。

鲁迅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给世人一个教训:不要无底线帮助兄弟姐妹

后来鲁迅甚至还动用关系让弟弟有进入文坛的机会,并且赚取稿费。

久而久之,一家老小便觉得鲁迅对他们的扶持与付出是理所当然。

后来,因为校方对鲁迅工资的拖欠,羽太信子一时没有了经济来源,两人的矛盾就此展开了。

为了不让矛盾增升,鲁迅无奈带着母亲、妻子搬离了这里。

没想到,在他回家拿遗留的东西时,平时沉默寡言的弟弟在羽太信子的挑唆下,与他大打出手。

当天鲁迅在日记中写道:

“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过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后取书、器而出。”

两人关系急转直下,但是鲁迅还是放不下手足之情,第二天邀约弟弟出来。

但是弟弟不仅没来,还写了一封断交信给他。

鲁迅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给世人一个教训:不要无底线帮助兄弟姐妹

没想到对弟弟的帮扶,竟然落得了如此下场。鲁迅悲痛万分,与周作人走向决裂此事对鲁迅打击极大。

以至于后来在家庭问题上,鲁迅几乎没有发表过一词。周作人后来堕落为了汉奸,到了晚年他只能以捡来的残渣与玉米糊果腹。

特殊时期使,甚至床都没有,只能卧于厨房板上,最终贫病交迫,于此离世。

鲁迅对弟弟的宠爱不仅没有让他走向正路,还让两人的关系彻底决裂。

我们不禁深思,在家庭中自我牺牲真的能使关系变得和谐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