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夏菁 胡海明 刘碧云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尽管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却凭借着“金色”智慧,在践行大食物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发展,聚焦核心种源领域,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

福建作为全国第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说到这“一粒种子”背后的福建贡献,离不开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

20世纪8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出了中国自己的抗稻瘟病强恢复系,并且培育出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汕优63”,是中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而如今的万顷良田,化为杂交水稻的金色种子库,见证的是谢华安院士“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的科研执着,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守护中国粮食安全的笃行不怠。

“东方神稻”--“汕优63”

中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经过无数次试验,谢华安院士团队成功育成了抗病新品种“汕优63”。作为中国第二代优质杂交稻品种,“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多亩,增产粮食700亿多公斤,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杂交水稻更新换代里程碑--“明恢63”

中国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

谢华安院士团队成功选育“明恢63”,推动中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改变了当时中国引用国际水稻所品种作为杂交稻恢复系的局面。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主体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达543个。“明恢63”成为中国杂交水稻历史上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是中国杂交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

创新种质,育成系列恢复系

丰富中国杂交水稻亲本资源

继“明恢63”之后,谢华安院士团队砥砺前行,相继育成了早熟恢复系“明恢77”“明恢82”“明恢70”等;高配合力恢复系“明恢86”“航1号”“航2号”等;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福恢673”“福恢669”“福恢676”等,丰富了中国杂交水稻亲本资源。

早熟杂优新组合--“汕优77”“威优77”

20世纪80、90年代自主选育,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杂交稻品种

20世纪80、9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育成了“汕优77”“威优77”等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的早熟杂交稻品种。“汕优77”“威优77”丰产性好、抗稻瘟病、适应性广,成为中国自主选育的早熟杂交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中,“汕优77”年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年种植面积曾位居全国第五位。

“超级稻”--“Ⅱ优航1号”

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航天诱变育种“飞”入千家万户

“十五”期间,利用卫星搭载技术,谢华安院士团队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国审超级稻品种“Ⅱ优航1号”,连续两年进行百亩连片种植,平均亩产均超过800公斤,创造并保持了再生稻百亩单产世界纪录。

耐储稻--“福香占”

耐储藏性好的香型水稻新品种

谢华安院士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选育出耐储稻“福香占”。该品种省肥、抗病性强、产量较高,仓储2至3年不陈化,是全国为数不多在生产上应用的耐储藏的香型水稻新品种,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米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

育成系列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

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80、9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育成的“汕优63”“汕优77”“威优77”“Ⅱ优明86”等杂交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2亿多亩。其中,“汕优63”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水稻良种。

育成系列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

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型稻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团队育成系列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内10优7185”“内6优7075”“谷优676”等,连续24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建立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百亩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827.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5.4公斤,全年合计达1312.8公斤/亩,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型稻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不断研创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新方法

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谢华安院士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创新“抗瘟性筛选育种”“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测交配组”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四项关键技术,对继续保持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领衔的福建省水稻育种团队,在超级稻育种、航天诱变育种、优质稻育种、抗稻瘟病育种、两系稻育种、再生稻育种和绿色栽培等方面,屡创佳绩。

深耕农业科研 推进种业创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团,展现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多年来,谢华安院士深耕农业科研,推进种业创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秉承这一精神,坚持机制创新,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2023年选任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达322人、团队科特派151个、法人科特派14个,科特派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策划:王璐洁 戴子玥

文案:苏芝琳 戴子玥

设计:范雨晨 俞佳丽

支持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