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说的是真正善良的人,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而真正的博爱,没有尊贵之分,没有地域限制。

对不少人来说,这句话多少有点“鸡汤”的嫌疑,也远非常人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实际上,有些温情与纯粹,可能真的隐匿在我们身边,发生在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身上。

就像咱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谢海顺,被人戏称“谢傻子”,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一生诠释了“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的真意,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那么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谢海顺于1941年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的一个贫苦家庭。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家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

再加上当时战火纷飞,挨饿受冻也是家常便饭,更别提能进入学校读书学习了。

每每提起儿时的生活,谢海顺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个字:饿。

等到了和平年代,谢海顺也长到了8岁,可是本该上学的年纪,却因家境穷困,不得已要早早承担不符合年纪的生活疾苦。

那时,别的孩子一大早都去学校念书,而谢海顺却要踏着清晨的露珠,起床放牛、种地、做家务。

也许是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给谢海顺的内心带来了强大的震撼,所以他对读书认字,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

可是家里没钱,却成了他求知路上的最大阻碍。

无奈之下,谢海顺只能另辟蹊径。

他每次出门放牛,都会拦住过往的路人,缠着对方教自己读写一两个字。

方法虽笨,但胜在持之以恒。

不过时间久了,不少人都觉得谢海顺的行为有些古怪稀奇,于是在当地慢慢就有了“谢傻子”的称谓。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家里本就穷,再加上得了一个不怎么好听的外号,成年后的谢海顺,根本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不过谢海顺并不在意这些事,自从父亲离开后,他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养活自己和身体不好的母亲。

起初他经常去运煤的火车上扒煤,然后再把这些煤拉到集市上卖钱。

只是不知后来谁跟他说,这样做也是一种“偷”的行为,会被抓走的。

从那以后,谢海顺再也没有去扒过煤炭,但是他也没闲着,每天在集市上溜达,看那些摆摊的商贩,是如何赚钱的。

时间一久,谢海顺觉得给人刻章,是不错的生意,所以就每天站在刻章的摊位前学习。

没过多久,这个众人眼里都看不上的“傻子”,竟然真的出师了,并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那以后,他就自己买了装备,在集市上也摆起了一个小摊。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找谢海顺刻章,而他也从大家口中的“谢傻子”,变成了一个懂得刻章的“手艺人”。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时光荏苒,等到1984年的时候,谢海顺已经43岁了。

此时的他,仍旧独自一人,但令人悲痛的是,一直以来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自从母亲离开后,谢海顺不再去集市上摆摊刻章了,而是四处乞讨流浪。

没人知道原因,但渐渐地,大家却发现了怪异的地方。

原来,谢海顺不但捡别人不要的东西,而且开始往家里“捡人”了。

那一年的冬日,谢海顺捡到了自从妈妈离开后,家里的第一个“亲人”。

当时下着雪,他在一个桥洞底下捡破衣服,没承想却发现了一个弃婴,想也没想,谢海顺就把奄奄一息的女婴抱回了家。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不少人戏谑道“这是谢海顺给自己找的童养媳”。

每每这时,谢海顺都会义正言辞回击道:“这是我的亲人,我的孩子。”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在此后的岁月里,谢海顺陆续捡回来了7个孩子,尽管他没结过婚,却已经是8个孩子的父亲了。

他对每一个孩子都极好,也常常感叹唏嘘这些孩子的悲苦命运,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世上会有这么狠心的父母。

直到后来,谢海顺才慢慢发现,这些孩子被弃养,有的是因为残疾,有的是因为重男轻女,也有的是因为患有先天性的疾病。

尽管他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付出了所有,但8个孩子到最后,也只存活了5个。

当然,除了捡回来孩子,谢海顺还捡回来过流浪女人和老人。

有次在乞讨路上,他看到一个残疾的流浪女人,靠着身下的木头板凳,艰难的往前挪动。

他心一软,上前问对方愿不愿意跟自己回家,至少不用再流浪了,女人答应了。

从那以后,谢海顺有了一个“妻子”,而他的那些孩子们,也有了“妈妈”。

他们互相依靠扶持,组建起了一个特别的“新家”。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纵观谢海顺的一生,带着十足的传奇色彩。

他明明生活艰难,却收养过8个弃婴,供他们读书学习,看着他们结婚生子。

他明明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凭借早些年刻章赚下的钱,买了一台收音机,然后每天跟着广播学外语,再后来买了磁带来听,最终竟然掌握了5国语言。

他明明自己就贫苦无助,却常常照顾失独老人、帮助困难群体,做过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并且只要是哪里有了天灾人祸,谢海顺都会捐上一些钱。

这么多年,根据不完全统计,他在汶川地震、南方水灾、玉树地震等灾难发生后,陆续捐出去了4000多元。

这笔钱,对于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的乞丐谢海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可是尽管这样,他每次出门乞讨,都对自己表现出了极具原则的苛刻,比如别人给他钱,他最多只收10块面额以下的,多出来的,他都会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也正因如此,在当地谢海顺有“义丐”的美誉。

但我觉得这两个字,并不足以来涵盖他的一生。

就像如今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都能从“谢海顺”这3个字上,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精神力量。

我想,这种精神力量,足以鼓舞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明白,哪怕生命遍布疾苦,但只要昂头挺胸、心存善念与纯粹,就依然能够在任何时刻发光发热,温暖他人,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价值。

遗憾的是,如今风云人物谢海顺已经因病去世。

当这个消息传来,无数人扼腕叹息,因他泪流满面,甚至有上千人赶去殡仪馆为谢海顺送行。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而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时候,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小儿子。

因为小儿子患有脑瘫,这么多年都是谢海顺在照顾吃喝拉撒,在他重病时,他最难以割舍的就是小儿子今后的生路。

不过好在当地部门在他离开后,将他的小儿子送到了福利院,如今有人照顾,生活可以无忧,想必谢海顺也能够安心了。

回顾谢海顺的一生,他似乎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却用自己的乐观与善良,温暖了无数人,感染了无数人。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哪怕如今离开了,他却对“上善若水、大爱无疆”这8个字做了最完美的诠释,也用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想,这或许才是平凡世界里,最伟大的善行。

大家说,对吗?

收养8个弃婴,自学5国语言的“安徽乞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泪目

作者:奶豆爸爸。来源:奶豆爸爸聊育儿。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授权)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