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公司刚辞退了一个技术员,早上办的离职手续,中午匆匆忙忙跟接手的人对了下工作,下午人就彻底不见影儿了。听行政说,人家刚走出公司大门,就把公司所有的工作群全都退干净了,当时大家还说这小伙子挺决绝。这技术员叫小吴,二十七八岁,戴个黑框眼镜,平时话不多,总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敲代码,手指翻飞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干活麻利的。他来公司三年,负责过好几个重要的项目,去年那个给客户做的智能仓储系统,他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都到后半夜,最后项目交付时,客户还特意给公司送了锦旗,夸系统稳定又好用。那时候领导在会上还表扬他,说 “小吴是技术部的骨干,大家要多向他学习”,谁能想到才过半年,就把人辞退了。辞退的理由是 “公司业务优化,技术岗需要精简”,但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有点猫腻。上个月,那个智能仓储系统出了个小故障 —— 客户那边操作失误,误删了一组数据,找过来的时候,领导第一时间把锅推给了小吴,说 “肯定是你当时代码写得有漏洞,不然怎么会删数据”。小吴当时拿着日志记录去跟领导解释,说数据删除是操作权限设置的问题,客户那边自己改了权限,跟代码没关系,但领导根本不听,还在部门会议上批评他 “责任心不够,没提前跟客户讲清楚操作规范”,最后还扣了他半个月绩效。小吴那时候没反驳,只是攥着鼠标的手紧了紧,脸色有点白。后来听技术部的小张说,小吴那天在楼梯间抽烟,抽了好几根,小张过去劝他,他才说 “不是不能接受批评,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甩锅,这活儿干得有点憋屈”。现在想想,那时候他心里就已经凉了,这次公司说 “优化”,他估计也没打算争,干脆就走了。小吴跟接手工作的小王对接时,我正好在旁边打印文件,听见他跟小王说 “这个系统的后台接口,我标红的那几个要注意,客户那边偶尔会多传参数,得加个校验;还有数据库备份,每周三凌晨自动备份后,最好手动再存一份,去年有次自动备份出过错,我怕再出问题”。他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蓝色的笔记本,递给小王,“这里面记的都是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还有客户对接人的联系方式,备注了他们的作息,尽量别在午休时间打电话”。小王后来跟我们说,那笔记本记得特别详细,连客户喜欢用微信沟通、不爱接电话这种小事都写了,“比公司的官方文档还全,小吴哥也太负责了”。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负责的人,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没跟部门同事打,直接退了所有群。那天下午,技术部的工作群里有人发现小吴退群了,还说 “这也太绝了,好歹同事一场,怎么说退就退”。小张忍不住接了句 “换你你也退,上次客户操作失误,领导让他背锅,扣了绩效他都没说啥,这次又借着优化把人辞了,换谁心里不堵得慌”。这话一出,群里瞬间安静了 —— 大家都知道那事儿,只是没人敢当着领导的面说。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早上,领导突然在会上问 “小吴走之前,没留那个仓储系统的应急方案吗?客户刚才打电话说,后台有个模块加载不出来,你们谁会弄?” 技术部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 —— 那模块是小吴单独负责的,平时只有他接触。小王赶紧拿出小吴给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果然有应急方案,还写了 “若模块加载失败,先检查服务器内存,再重启缓存服务,步骤如下:1. 远程登录服务器……”。小王按照步骤操作,没过十分钟就弄好了。领导看着笔记本,没说话,脸色有点难看。后来行政去给小吴办社保转移,发现小吴早就自己在网上提交了申请,连公司的离职证明都没要 —— 一般人离职都会要离职证明,方便找下家,可小吴好像根本不在乎。大概过了半个月,小张在朋友圈刷到小吴的动态,是他新公司的入职照,背景是一家挺有名的互联网公司,配文 “新起点,加油”。小张给小吴点了赞,小吴还回复了他 “谢谢,有空聚”。小张跟我们说,小吴新公司给的薪资比咱们公司高一半,还配了独立的开发工位,“人家这才叫人尽其才”。现在技术部的人聊起小吴,都不说他 “决绝” 了,反而觉得他活得明白 —— 该负责的时候绝不敷衍,该放手的时候也不拖泥带水。不像有些同事,离职了还在群里潜水,要么吐槽公司,要么盼着别人也走,反而落得不痛快。小吴这样,把工作交接清楚,然后彻底切割,不纠结过去,一门心思往前看,反而让人佩服。后来领导也私下跟小张打听小吴的新公司,还说 “早知道小吴这么有能力,当初就不该……” 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懂。其实职场里,最忌讳的就是 “有功不赏,有错乱罚”,像小吴这样的员工,不是不能受委屈,而是委屈得不值当。他退的不是群,是对公司最后一点念想;他的决绝,也不是无情,是对自己过去的告别,对未来的负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