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8年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田成平的全新人生就开始了,他也是一位曾在多地任职、历经基层锻炼的高层领导,为青海、山西等地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在担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期间,他也很早就关注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先见之明的措施。
从北京到青海
1968年到1970年,清华毕业的田成平首先在军垦农场锻炼。
那时的大学生都怀揣着满腔热血,凭借着一颗金子般火热的心,同乡亲们共揽起共建美好祖国的热望。
“上山下乡”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田成平记忆深刻的宝贵历史。
青年人要亲手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田成平那一代人就是在下决心用一辈子来艰苦奋斗,一千六百多万青年人到了农村和边疆,在广阔的田地大有作为。
这是田成平基层之路的起点,只有真正了解农村的状况,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那段特殊的日子,他虚心向农民学习,也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投身于农村建设之中;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反而让他磨练出坚强的个性与吃苦耐劳的品德。
他们这一批大学生在返城后也经历着各种人生选择,而田成平的下一站,则是: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化工厂。
凭借着优秀的工作表现和专业的知识,田成平也多次得到领导的提拔,从宣传科的普通干事逐渐升任为总厂团委书记、再到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对于自己的未来,田成平从来没有太多的硬性追求,哪里需要他,他就能够在哪个岗位上继续奉献。
一直到39岁那年,他的人生才迎来了重大转折。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的光辉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也提出了干部队伍知识化、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方针要求,以田成平的年龄、资历、能力来看,他也正好符合要求。
于是,他就这么进入北京西城区担任区委书记,正式走上了从政之路。
技术活与公务活还是有着很多不同的,为了能把每一件事情办好,田成平也彻底忙碌起来,每天都会在办公室内泡很长时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西城区的各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也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就当同事们还以为他将继续在北京大展拳脚时,一则突如其来的调动信息传来:田成平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
和交通方便、资源集中的北京市比起来,青海是一个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想要发展这里也会有很多困难;即便对于田成平来说这种困难也是非常直观的,他刚刚在北京西城区取得工作成绩,如今去青海,又是要从头开始。
过去在农场工作的一幕幕浮现眼前:方法总比困难多。
1988年,43岁的田成平活力无限,改革开放关系到全国所有省份,大西北也得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他作为“掌舵人”,也绝不愿意青海落后于发展潮流,不管前方有怎样的荆棘,一路“劈”过去就可以了。
来到青海后,田成平决定仔细了解一下当地情况,他任职期间跑遍了青海38个县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比于产业情况密集的北京,青海的土地面积很大,每个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这些都需要田成平因地制宜做出决策。
从省长到省委书记,青海也在田成平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下越来越好,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因为在青海的优异表现,上世纪末,田成平则被调任山西省委书记。
又是全新的地方,又是从头开始。
山西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青海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经历大量调研后,他对山西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2004年的山西省十届二次会议上,田成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和老工业基地,山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山西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那时还不是煤炭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他就提出:“经济整体素质还不高,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来达到全国中等或更高一些的水平,仍是任重而道远。”
还有300多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一定比例的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状况都牵动着田成平的心。
教育政府官员时,他也表示:“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
煤炭行业是山西的一大支柱,但该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零几年正是煤矿爆炸层出不穷的时期,国务院也非常重视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田成平也下了很大的工夫。
2005年,田成平则再度迎来了自己的职务变动:担任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
这又是一段全新的征程。
站在时代的角度看问题
田成平曾在北京、青海与山西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全过程,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他的思想总是超前的。
新的位置上,他要考虑的事情同样很多。
城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过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尤其是当很多青壮年劳动者进入城市参与建设工作后,农村的老弱人群比例就大幅增加,“该如何实现基本保障”也成为了个重点问题。
2006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田成平就详细列举了三大挑战:老龄化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
很多问题靠着官员的推动力是可以解决的,但还是有很多问题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解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挑战很多。
在新世纪,还有一个问题被广泛提及,并且成为关乎全社会未来的普遍问题:大学生就业。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田成平说他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也承认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确实遇到了很多新情况。
大概是2007年前后,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约为7成,还有近3成的人没有找到工作,按照当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来看,每年要流入社会找工作的大学生就有600万以上。
田成平十分关注这个情况,他结合情况提出了三点:“其一是要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位大学毕业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其二是教育部门在招生和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其三是大学生本人也要改变就业观念。”
他同样十分关注的,还有就业后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
结合2005年的数据,劳动争议案件就有31.4万,涉及74万劳动者;在田成平等领导干部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具体要求了用工备案制度。
从此刻开始,一旦劳动合同签订,那么用人单位就要在30天内到劳动部门进行用工备案,政府则可以通过备案信息观察变动情况,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此外,还能根据备案信息来掌握劳动用工存量、变量等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结合就业格局发生的新变化,田成平又思考了更多社保体系的内容。
他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的方式就业,传统的‘单位’已不再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社保体系的建设,要适应就业形式变化的格局。”
在具体要求方面,田成平更是谈到“扩大社保覆盖面”和“让更多人享有保障”,在我国的体制下,应该让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社会群体都能够参保。
在其位谋其职,无论是在哪一片土地上,田成平都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
从大学毕业后贴近农民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总是在闪闪发光,细看他的各类决策也能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动,广大社会基层群体的冷暖都是最该被关注的,他们是社会的建设者,更应当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2014年10月他离开了工作岗位,最后的职务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此后,他就很少露面,从人民群众中来,又回到人民之中去;那些年来,他为多地带来的发展基础依旧影响至今。
参考资料
1.田成平指出我国社保改革需应对三大挑战 新华社
2.田成平:山西当务之急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新闻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