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殊港口费的政策效果出来了,已经有美国船不来中国港口停靠了。当然,不是货船,而是客船,准确来讲是邮轮。 事情的由头其实很清楚,是美国先借着 301 调查搞单边主义,宣布要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摆明了想靠收费卡住中国航运的脖子。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招数,中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直接拿出了对等反制的方案,就在美国新规生效的同一天,也就是 10 月 14 日,对美国船舶的特别港务费政策同步落地,每净吨 400 元的标准,一步到位没给缓冲期,这态度再明确不过:你敢动手,我就敢接招。   最先给出反应的是美国诺唯真邮轮控股公司旗下的 “RIVIERA” 号,这艘能载 1250 人的豪华邮轮,原本计划停靠上海港,可一算账就打了退堂鼓。   按照净吨位换算,它单次停靠要交的特别港务费高达 1167 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邮轮行业的成本压力本就不小,嘉年华邮轮光包含港口费的 “其他船舶成本” 一年就有 29.25 亿美元,对这些靠航线盈利的公司来说,1167 万足以吞掉单次航程的不少利润,与其亏本赚吆喝,不如直接取消行程来得实在。   这一下就把政策的威慑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是说美国邮轮不想来中国市场,而是实在付不起这笔 “入场费”。   更关键的是,这绝非个例,而是会蔓延到整个美国邮轮行业的普遍困境。   全球三大邮轮公司全是美国企业,其中嘉年华集团早年间就把赌注押在中国市场,一度占到中国市场 55%-60% 的份额,还特意把多艘邮轮调到亚洲航线。   可现在这政策一出来,它们都得面临同样的难题。   就拿皇家加勒比计划重返中国的 “海洋光谱号” 来说,这艘 16.8 万吨的大船要是停靠中国港口,单次特别港务费就得 6720 万元,就算想把成本转嫁给游客,中国消费者也未必买账,毕竟邮轮旅游不是非外资不可。   而且这收费还是分阶段加码的,2026 年要涨到每净吨 640 元,往后还会继续提,越往后成本压力越大,美国邮轮要是想硬扛,利润只会被越啃越薄。   有人可能会想,美国邮轮能不能绕路走?答案是行不通。   政策早就堵死了这个漏洞,不管是美国企业拥有、运营的船舶,还是持股 25% 以上的关联船舶,哪怕绕到第三国再转往中国,只要沾了美国元素,照样得交钱,“转圈无效” 的规定让钻空子的想法彻底落空。   对美国邮轮公司来说,现在就是两难选择:要么交高额费用,压缩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要知道美国中小航运企业年均净利润大多也就 1200 万到 1500 万美元,一次停靠的费用就能吞掉一半;要么放弃中国港口,可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邮轮市场之一,2019 年以前外资邮轮占了九成以上份额,这么大一块蛋糕丢了,产品线直接被砍半,竞争优势自然一落千丈。   这反而给中资邮轮企业腾出了难得的机会。   之前中国邮轮市场 60% 的供给都依赖外籍邮轮,本土船队力量薄弱,不少利润都外流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首艘国产大邮轮 “爱达・魔都号” 已经投入运营,虽然目前本土化率约 30%,但背后有中国造船业的硬实力支撑 ——2024 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占全球一半以上,14 种主要船型新接订单全球第一,本土化率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中资邮轮不用交这笔特殊港务费,成本优势一下就凸显出来。   按照行业预测,2025 年中国邮轮市场就能恢复到 2019 年水平,原本被外资占据的市场空白,正好能让中资邮轮补上来,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从之前的 “陪跑” 变成 “主角”。   美国邮轮的退缩,本质上是算清了经济账。   中国港口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中转站,美国的能源、农产品都得靠这里进入亚洲市场,可邮轮行业不一样,中国有替代选择,而美国邮轮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   之前美国自己也试过降费妥协,把原定 150 美元 / 净吨的收费砍到 46 美元,就是怕伤到自己的汽车、能源产业,现在轮到邮轮行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   反制政策之所以见效快,关键就在于精准,只针对美国船舶,不牵连第三方,既守住了公平原则,又精准打击了对方的痛点,这波操作确实让美国邮轮公司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