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传闻刚过去一个多月,北信瑞丰基金又被曝劳资纠纷。

7月9日,网传北信瑞丰基金变相阻挠已过试用期员工转正,阻挠方式包括不提供合同,以及更改考核流程和标准,考核员工的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等,出错每一项将会在转正考核里扣1分。

券商中国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北信瑞丰基金确有其事,涉及投资和销售等多个岗位员工,其中有员工于今年3月入职,目前已过了三个月试用期。网传涉及的考核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等内容,出自北信瑞丰基金相关部门发送给员工的考核邮件。7月9日券商中国记者向北信瑞丰基金处求证,截至发稿没有实质性回应。

标点符号出错要扣分

根据网传消息,北信瑞丰基金被指涉嫌的劳资纠纷,主要是试用期员工的转正考核上:一是北信瑞丰基金有员工试用已超过3个月,但该公司不给试用期员工提供劳动合同;二是在考核流程和方式上存在变相阻挠员工转正倾向。

网上消息显示,北信瑞丰基金相关部门在上周六(7月6日)晚上9点通知考核,要求相关员工在周一(7月8日)提交考核材料,并更改考核流程和标准,考核内容涉及员工提交材料里面的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等,如果出错每一项将会在转正考核里扣1分。此外,北信瑞丰基金还被曝给已在公司工作超过一年半的员工发转正考核通知邮件,涉嫌更改劳动期限。

截图来源:小红书

对此,7月9日券商中国记者向北信瑞丰基金处求证。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北信瑞丰基金对相关员工似乎有试用期考核,但具体流程和要求并不太了解。”除此之外,北信瑞丰基金无其他实质性回应。

券商中国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北信瑞丰基金变相阻挠员工转正的相关传闻,确有其事。据该人士透露,北信瑞丰基金此次劳资纠纷,涉及数名试用期员工,有员工已过了三个月试用期,但公司并未如期提供劳动合同。相关员工向人力资源等部门沟通,但相关部门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推脱。鉴于此,上述员工在公司内部进行沟通,给人力部门、公司高管等发送邮件,进行相关情况阐述。

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些待转正员工涉及投资和销售等多个岗位,其中有员工于今年3月入职,目前已过了三个月试用期。网传涉及的考核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等内容,则出自北信瑞丰基金相关部门发送给员工的考核邮件。“过了试用期不给劳动合同,并在转正考核里考察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等,明显不合理。如果觉得员工不适合转正,可以给出正当理由,并通过正当流程进行正常处理。”上述消息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

5月刚被曝出欠薪传闻

北信瑞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截至目前注册资本1.7亿元,由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其中,北京国际信托的股东之一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34.3%。

北信瑞丰虽然是一家国有背景的基金公司,但在过往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由内部员工曝出的负面传闻事件。

5月21日,网传北信瑞丰基金拖欠员工薪酬。有员工爆料,根据惯例,该基金公司是5月15日发工资,但截至5月21日仍未收到薪酬,工资已拖欠一个礼拜,管理层也没有任何说明。北信瑞丰基金随后做出回应,“欠薪”传言不实,实际情况为公司近期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上发薪模式转变为下发薪。

2022年3月,曾有北信瑞丰基金市场部的员工发实名内部信求助,称公司压榨一线销售员工、不报销销售费用、更改工作地点并逼迫员工离职等。对于部分问题,北信瑞丰基金彼时进行了回应。此外,根据相关报道,由于延递奖金没有到位等问题,北信瑞丰基金曾与前员工陷入了劳动合同纠纷。

北方一家公募品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家基金公司如果频繁出现传言,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内部合规风控流程是存在问题的。这些传言大部分集中于员工离职、薪酬等利益相关问题上,会极大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

发展停滞不前,高管变更频繁

从商业管理语境上看,基金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其所呈现出来的一切经营现象,无论是规模、业绩、产品数量,乃至负面舆情事件,从根源上看都是管理层在公司治理和战略制定上的结果。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北信瑞丰基金管理规模只有29.30亿元,在全市场公募机构中排名159位,非货规模22.27亿元,全市场排名152位。从规模和排名来看,该公司处于小微境况,但并非一直如此。北信瑞丰基金管理规模曾在2018年四季度突破百亿,并于2020年一季度规模达到近135亿元高位,但随后逐步回落,截至目前已不足30亿元。

在规模下滑的这段时间,北信瑞丰基金除了发生上述多起负面传闻事件外,还伴随着频繁的高管层变更。2021年,北信瑞丰基金曾出现过一波离职潮,其中包括副总经理、督察长、总经理等在内的4位高管,还有6位基金经理离职。2023年8月15日,北信瑞丰基金的董事长李永东和总经理赵远峰同一日离职。

2020年初面对媒体采访时,李永东曾公开表示,要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非货币基金规模达到行业中位水平;用6年左右时间,争取非货币基金规模进入行业前1/3行列。此后,北信瑞丰基金进行了系列改革动作,包括推行事业部制试点、改革激励约束与选人用人机制、丰富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等。但在李永东任职的近4年内,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从2019年末的100亿元出头下降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30亿元左右,下降幅度约为70%。目前,北信瑞丰基金董事长为夏彬,总经理为刘晓玲。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8月夏彬接棒李永东出任北信瑞丰基金董事长时,夏彬同时也代任北信瑞丰基金督察长。截至2024年7月9日,这一代任时间已接近一年。而根据《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公司合规负责人不能履行职务或缺位时,应当由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长或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代行其职务,并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书面报告,代行职务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北信瑞丰基金内部管理混乱,在基金业内已不是新鲜事了。”前述公募品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北信瑞丰基金成立已有10年,但长期以来由于内部管理混乱、人事内耗严重,规模和业绩长期发展不起来。“这10年里,基金行业有过很好的发展窗口期,但北信瑞丰基金基本都没抓住。相反,同期成立的其他基金公司,基本都已有所作为。”

数据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嘉合基金与圆信永丰基金,截至目前规模分别为418.19亿元和359.51亿元。同年成立的创金合信基金和中金基金,截至目前规模已跨入千亿行列。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