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把失传千年的诸葛连弩,它在当时是以一当十的超级武器,射程可至百米左右,最快 6 秒就能完成十连发射击,而且可以批量生产,让军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可惜没有留下设计图纸,诸葛连弩的真实面目一直是个谜。

2008 年,古兵器复刻家吴景刚复原了诸葛连弩,被认为与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接近。

事实上,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弩,将一把弓箭横过来放在弩臂上,后面设计一个发射机构就成了弩。

而这个掌管发射的部分叫弩机,它是我国最早的机械结构。其内部由 3 个零件组成,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各部位的名字分别为:望山、牙、悬刀、勾心。

上弦时先把望山往后拉,悬刀与勾心咬合,接着将弩弦挂在牙上,发射时只需要扣动悬刀就可以了。

而实际上从弓弩手的视角看过去,望山上的标记还可以根据目标的远近来调整发射角度。

然而由于每次上弦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因此后来的弩机经过改造,只保留两个部分,被称为牙和挡板。

它们安装在拉杆上面,拉杆可在弩臂上来回滑动,向前时弩弦会撞进牙里面勾起来,接着向后方拽动,挡板因触碰到后面的圆棍而向上抬起,失去支撑的牙将弩弦释放。

因为拉杆占据了中心位置,弩箭被安排在两侧,一次可放两支,并在上面增设箭盒,左右加起来总共可放入二十支弩箭。

并且当第一组弩箭射出后,第二组会落下来自动上膛,由此实现快速连发。这种形态便是战国连弩。

虽然它可以实现一次双发,可由于弩箭不在中间,因此威力减弱了许多。

后来经诸葛亮的改进,取消了弩机,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

使用时先将连杆向前推,弩弦会落入这个凹槽里,随即拉动连杆,将弩弦一并拉起。接近末端时,弩弦会因为触碰到连杆而被顶出去。

上方的箭盒可一次装入十支箭,每支箭都保留了最大威力,而且缩短了发射时间。

还因为连杆是省力杠杆结构,减少了士兵的体力耗损,同时制作成本低廉,能够在军队里大量普及。

西方爱好者们对诸葛连弩赞叹不已,在冷兵器时代它的存在就和现代枪支差不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