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迎来自驾游高峰,电动车车主们也再次上演“充电争夺战”,多个高速服务区纷纷开启“叫号充电”维持秩序,就像餐厅排号吃饭一样。有车主称自己排到了60多号,还有车主表示:“都睡醒一觉了,还没轮到。”

新能源车主高速路上演“充电争夺战”


截至2025年10月1日,全国多地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出现严重排队现象,国家电网预测全国超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处于满负荷状态。


新能源高速“闹心”


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各大服务区先后迎来充电桩抢位战。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首先打响第一枪,截止到9月30日晚上11点,充电桩已叫到“54号、55号”,现场有工作人员用喇叭引导,场景堪比热门景点。10月1日凌晨,湖南某服务区充电排队号已叫至49号,有车主苦等3小时才成功充上电。


从9月30日晚到10月1日凌晨,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深等主要城市周边的高速服务区,普遍出现1至4小时的充电排队;甘肃的部分服务区同样启动了排队叫号机制。

新能源车主高速路上演“充电争夺战”


新能源车对于平常城市中开车通勤的车主有多香?每公里电费1毛左右,比传统油车加油费用便宜不少,每天通勤50公里以内的,纯电和混动都能轻松应对,插电混动更是提供了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无续航焦虑的同时还能享受绿牌政策,还没有部分城市油车限号的桎梏。


然而将新能源车放到长途高速路上,这点优势全没了,顶头的就是充电难问题。油车加油只需要几分钟的事,哪怕排队加油耗时也不会太久,但电动车即使快充,最少也要半小时,一旦排队充电,那等的时间就没谱了,这时间差在高峰期被无限放大!

新能源车主高速路上演“充电争夺战”

许多车主坦言,新能源电车只敢在城市里开,尤其是冬季或者跑长途,新能源电车的续航里程就会大打折扣,根本不敢冒险,这种续航焦虑不仅来自电池技术本身,还和充电设施更新换代以及设备不完善相关。


不少高速服务区的部分老旧充电桩功率衰减,标称120kW实际只有60kW,“快充”变“慢充”。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车充电接口不一致,导致部分公共充电桩无法使用,进一步加剧了长途出行中的不确定性。


充电基础设施升级


如今山东、江苏等地已经开始升级设备,把单枪功率从60kW提升到80kW,充电速度提升35%;上海甚至上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科技感拉满。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近1670万个,同比增长53%。


这些举措值得点赞,但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以及设备老旧问题依然突出,覆盖面不够广的问题依然存在。

新能源车主高速路上演“充电争夺战”

尤其是国庆期间,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年年都创新高,而部分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因节假日外长期闲置,受限于建设与维护成本高,导致部分充电桩功率低、充电速度慢。加上高峰期,往往有车主400V车型占用800V超快充桩,造成资源浪费。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车主自己的应急能力。开电动车出游,半路电量告急,最近的充电站还有几十公里,要是碰上堵车或者天冷开空调的情况,这种情况最后不可避免呼叫“救援”。


面对这些困境,那怎么办?难道只能认命?当然不是,老司机教你几招“自救术”。


第一当然是错峰出行,选择夜间充电以减少排队并享受谷电优惠;第二如果碰上国庆、春节等出行高峰期,车主出发前满电,可以利用导航APP标记并优先选择配备液冷超充桩的服务区。第三建议车主别死磕高速服务区,在全国高速免费通行的情况下,若服务区排队过长,完全可以临时驶出高速,往往收费站不远就会有公共充电站,可能更节省时间。


在高速行驶时,将车速控制在90-100km/h可有效减少电耗。将动能回收模式调至最高,下坡或减速时自动回收电能,续航可提升10%-15%。电量告急时,保持最低限速,选择最右侧车道行驶,并打开双闪灯,关闭空调,以最省电的方式开到下一个充电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