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确实很了不起。

在阿里组织的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中,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姜萍,以93分的高分名列第12位,跟她齐名的大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学子。这件事情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央媒纷纷下场报道“天才少女”的事迹,一些高校向姜萍抛出橄榄枝,甚至有商业向姜萍老家送现金。

才17岁的中专学生,比赛成绩超过二三十岁的高等学府学子;读的是服装专业,却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爱好,苦学苦练;家境贫寒,中考失利,上了中专依然积极向上……每一点拎出来,姜萍都当得起“了不起”这三个字。

1

好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古代,负责太子教育辅导的官职就有“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还得有聪明伶俐的孩子陪读伴读。现代,富豪们的孩子靠一封介绍信直通世界顶尖名校,鸡娃的家长则给孩子报满补习班,拼命买老破小学区房,早早给孩子留学铺路。

姜萍家境不好,生活在农村,姐姐打3份工,67岁的父亲给村里做保洁干巡逻每月补贴900元,这意味着,她能得到的教育资源是相对匮乏的,小学初中不能上补习班刷题,中考上不了好高中只能读中专,这是她无法改变的“命”。

姜萍中专选择了感兴趣的服装专业,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专业课认真,但也没放弃对数学的兴趣,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姜萍参加了今年的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初赛名列前茅,一朝成名天下知。

姜萍,让我想到了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十多年前,我上高中时,我们县是贫困县,条件好一些的家长将孩子送去了主城区的名校,留下的大多数同学包括我,都算是“寒门学子”,但每年高考都有成绩突出的同学,偶尔一年还有考上清华北大的。

在读书这件事上,总有人能在更少的资源下,取得更高的成就,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勤学苦练。

2

在许多报道中,姜萍是“天才少女”,甚至是《心灵捕手》的现实版主角——电影中的男主角威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他在数学上有过人的天赋,但也存在心理问题。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媒体报道称,姜萍的数学水平相当于大学数学系本科,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初赛的题目,则相当于大一大二的水平,姜萍拿到了93分的高分算不算“天才”?如果姜萍是“天才”,是不是所有奥赛获奖者都是“天才”?高中的物理、数学奥赛机制,正是让高中生提前去学习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再考试,通过奥赛拿到高考加分的,每个省每年不少。还有许多名校的“少年班”的学生,是不是都是天才?——比如百度老板娘马东敏,就在15岁时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19岁出国留学。

不是要咬文嚼字“天才”用得对不对。

当媒体将姜萍报道成“天才少女”,进而对其展开轰轰烈烈的轰炸式报道时,对她难免有“捧杀”之嫌。特别是,现在网络上又出现了关于姜萍比赛成绩涉嫌造假的争议,直接将其置于汹涌舆情之中。

对姜萍来说,不管在这一次数学竞赛的决赛能拿什么名次,她的人生路都还很长,在媒体喧嚣过去、在流量退潮之后,她还得自己去面对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生活琐碎。

当年的锦鲤女孩信小呆在一夜爆红后,成了人人羡慕的幸运女孩。然而辞职环游世界后,却多年赋闲在家不工作,直播无人问津,没人再关心她的命运,“泼天流量”并没有成为“泼天富贵”。

如果通过这次比赛,姜萍证明了自己的才能,进而拿到知名高校的敲门砖,获得更对口的教育,乃至走上更开阔的人生道路,无疑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如果这次比赛事件,让姜萍觉得倍感压力,反倒放弃对数学的热爱,那真是让人遗憾。

3

组织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是阿里达摩院。2017年,马云亲自拍板,成立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一成立就吸纳了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加入,包括数学家。成立时,马云表示,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达摩院”是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马云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达摩院由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三大部分组成,研究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这些年,阿里达摩院除了给阿里储备大量的前沿技术外,也默默无闻做了大量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工作,其中就包括组织全球数学竞赛。

为什么阿里达摩院要做全球数学竞赛?于私,可发掘顶尖人才,传播阿里重视基础科学、技术驱动的企业品牌形象;于公,可让更多人关注到数学这类基础学科,鼓励更多人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在网红当道的今天,当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是“做网红”时,很多人说“要让科学家成为网红”,这正是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在做的事情,它让姜萍们走到台前被公众看到、关注乃至推崇。

部分网友对比赛结果有一些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公开比赛,比赛结果确实具有巨大的冲突感。当媒体高调宣传赛事结果时,任何网友(哪怕没有数学专业背景的人)都有讨论乃至质疑的权利,简单地将质疑声归为别有用心或者眼红心妒,无非是闭目塞听。

学术大众化不是不好,网红化不是不行,通俗化尤其可贵,就像张朝阳在直播讲物理课一样,总会有人看了直播并受到一些启发,这就有价值了。姜萍在阿里全球数学竞赛获得初赛名次,可以极大地鼓励更多中专学生积极追梦,可以让更多年轻学子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热爱。

只是,一场关于严肃学科的全球竞赛,任何结果都要经得起质疑才行。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事物都尽量怀疑。”科学的精神就是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如果认为只有大学数学专业的才有资格质疑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结果,甚至容不得任何人质疑,无异于走回了中世纪神学宗教垄断“科学”的黑暗时代,这跟达摩院鼓励基础科学研究的理念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面对网友质疑,或许主办方可以反思一下:全球数学竞赛的比赛流程制度、执行过程中有没有瑕疵?是否有改进空间?明年,怎么将比赛办得更无懈可击,怎么让比赛的影响力再上一层楼?

很巧,这段时间正值中高考。中考生将被分到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等不同学校,就算是高中也有着名校牛校、重点高中以及普通高中的差别。高考生,也将走向人生的全新阶段。“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惟愿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姜萍一样,在人生旷野中创造无限可能。

就像1998年版《新华字典》修订版中的那段话所憧憬的一样: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