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的原著,和电视剧有所出入。

看完《凡人歌》的原著后,我发现到最后真正留在北京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嫁给霸总的谢美兰,还有一个是非常卷的那隽。

只有这两人最后算是真正在北京站稳的脚跟。

而沈磊和李晓悦双双失业,那伟夫妻更是面临非常无奈的中年危机。

最后看似在北京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孩子的那伟夫妻却因为生活不得已离开了北京。

那隽患上惊恐症

那隽虽然最后在北京站稳脚跟了,但是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健康。

那隽已经三十多岁了,他一直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很早就想转管理岗了,对他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自己在三十五岁之前转管理岗,拿着股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偏偏他的上级领导迟迟不给他转管理岗,而且加上公司来了大批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都非常优秀,精力也旺盛,这让那隽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他从精力和体力上已经比不上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了。

其实那隽一开始是因为同事猝死他被吓到了, 加上长期的加班他一下子耳聋了。

而这个时候那隽的手机传来了同事的电话,接下来有了信息,是同事向他求助,有一个技术问题。

那隽立马意识到自己听不见了,他第一反应不是请假去医院,而是自导自演策划了一场车祸,伪装成自己去公司路上发生了车祸住进了医院。

这样公司就会给他批假,而且同事还会对他敬业精神有所敬佩。

策划完了这场车祸后,那隽才放心去医院。

原著中写道:

那隽接着看了五官科,果不其然,医生诊断他的突发性耳聋就是由于太劳累引起的,必须住院治疗。

面对男友那隽如此行为,李晓悦不仅仅不理解,而且觉得男友非常有心机。

对此那隽对李晓悦解释自己为何要如此做,其实听完他的理由,我不会觉得他很有心机,反而觉得很酸。

原著中写道:

病房里,李晓悦为男友的急智而惊叹,却又觉得他心机太深,何必活得这么辛苦?
那隽对她的幼稚嗤之以鼻,用聋人特有的大嗓门说着:
“如果他们知道我的身体顶不住了,你猜我会不会被踢出公司?现在这样,我不但不会被辞掉,还会得到公司的表扬。有什么问题?”
他把研发中心老总慰问他的微信给她看,李晓悦只好承认,自己不懂大厂的生存游戏。

那隽努力到了什么程度呢?

努力到了连生病都不敢光明正大,怕领导认为他体力不行了,努力到了为了能够有顺理成章的看病休息,他不惜自导自演了一场车祸,大厂的竞争就是如此激烈。

这背后我看到的不是心机,而是那隽的无奈,他为了留在北京付出了太多。

但是这只是开始,后来那隽回到公司,发现公司厕所都安装上了计时器,那隽其实也不是神人。

他每次上班开始都会去厕所待个十五分钟,然后开启精神满满的一天工作,很多时候这十五分钟是他的充电和放松时间。

但是现在公司却连这十五分钟都要剥削了。

原著中写道:

半个月前,公司的厕所坑位突然安上了电子倒计时屏,那隽这种症状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他靠在角落的墙上,身子止不住地往下出溜,喘着气,像缺水的濒临死亡的鱼一样,嘴一张一合,十五分钟后才缓过劲儿来。
那隽知道自己不对劲儿了,找了个时间去了趟医院,诊断是由于长期高压的工作环境导致精神紧张,又严重休息不足,他得了惊恐症加轻度抑郁症,最好换份工作。
那隽拿了医生开的药,盯着“帕罗西汀”小白瓶,五秒钟后决定,去他的“换份工作”。

那隽因为长期的高压工作患上了惊恐症,但是他依旧不敢休息,因为他要在北京站稳脚跟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便是现实。

那隽后来因为惊恐症太严重休了年假,哪怕是休假,他也并没有真正放松自己,而是在寻找一切办法治好自己的惊恐症,在寻找最优解。

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的惊恐症好了继续回去上班,如果不能完全好那就辞职,如果辞职也要从公司拿走足够的期权和补偿,甚至后面的职场他都规划好了。

原著中写道:

有一天那隽对李晓悦说,他打算以强大的意志力死磕惊恐症,要她配合他,不时在他耳边突然播放电话铃声,以令他渐渐适应突如其来的电子设备声音。李晓悦啼笑皆非,想起他假装撞车以躲过突发性耳聋一事。那隽要她停止嘲笑他,赶紧配合。
李晓悦照做,一开始那隽的确会惊恐,颤抖,抱头倒下。不过他发作的时间越来越短,程度也越来越浅,终于可以达到手机或者闹钟铃声响时,他只是轻微一激灵而没有其他的反应。

当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那隽首要任务就是把身体养好,最后那隽还是被公司开了,不过他带走了丰厚的期权和赔偿金,并且很快通过猎头找到了新的工作。

那隽最后算是真正在北京站稳脚跟了。

那伟创业失败

相比弟弟的拼搏人生,那伟没有弟弟的高学历,也没有弟弟的高智商,更没有弟弟的核心技术能力。

所以那伟很快遇到了中年危机,并且后来创业也失败了,还被骗亏损了20万。

那伟其实算是比较成功的,毕竟他在北京有一套800万的房子,曾经北京这座城也留下了他的高光时刻。

但是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北京的生活水平太高了,最后为了能够节约开支。

那伟一家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那就是将北京的那套800万的房子租出去,自己全家人搬到燕郊,利用这个差价来供养房贷,节约开支。

一开始沈琳提出搬到燕郊,那伟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在他眼中燕郊就是山寨版的北京,加油努力,迟早有一天会过上正版的生活。

而他现在却要从正版的退到山寨生活中,这样的落差让那伟非常难受,他从未想过自己人到中年竟然会混到如此地步。

但是最后那伟一家还是从北京搬到了燕郊,原因很简单,就是没钱。

搬到了燕郊后,原著中写道:

老那上了床,搂着沈琳,两人没说话。要说漂泊,两人在北京没有户口,其实一直是漂的状态。
但有了房,又有稳定工作,有了温馨的家庭,两人渐渐忘了,原来自己是不属于北京的,全赖工作把他们和北京联结起来。
这次搬家又提醒了他们,没有工作,又没有户口,为什么一定要待在北京呢?
两人早就合计过了,没有户口,一双儿女未来读书还是成问题。要么及早到天津郊区买房,把户口落到天津,像他们绝大多数的北漂朋友那样;要么趁早回到原籍,跟上当地的教学计划,好准备高考。
老那曾有过雄心壮志,幻想期权如果兑现,可以送孩子们读国际学校,如今不过是泡影。
他们这样的家庭最尴尬,既没能力送孩子送国际学校,又不甘心送孩子回老家高考。去天津落户,夫妻必有一个要放弃自己的生活过去陪读。
这么看来,孩子竟是北漂路上最大的陷阱。而老那夫妻,亲手给自己挖了两口陷阱,并且喜孜孜。

直到这一刻,那伟才明白自己从未真正在北京站稳脚跟,这座城市终究是容不下他这个外乡人了。

那伟在北京都奋斗到副总的位置了,还买了800万的房子,但是最后依旧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离开北京。

可见大城市的生活是多么的残忍,让人无奈。

那伟和沈琳在燕郊卖卤货

搬到燕郊后,那伟一家很快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原著中写道: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周过后,一家人很快适应了燕郊的生活。
沈琳的腰好了,可以四处溜达了,她闲下来就到小区四周去逛。
其实呢,现在各地的建设都差不多,一样的小区绿化人车分流,一样的大悦城永旺京客隆奥特莱斯沃尔玛,一样的吃完了火锅看电影。只要没有特别的需求,在哪里生活区别并不大。

可见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而那伟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夫妻俩都没有工作了,这个时候沈琳想着自己可以做什么营生,看到超市门口的卖煎饼的小推车,沈琳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推着小推车卖东西算了。

经历过那么多的职场失败经验后,沈琳已经放弃了重回职场的想法,于是她想着要不自己也摆小摊卖东西算了。

这个时候沈琳想起自己擅长的卤货,想着或许可以试试。

之后沈琳便开始入手了一个小推车开始卖卤货,而那伟一边找工作,一边送外卖。

但是他找工作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燕郊的工作机会本来不多,而留给他这种年纪的人更不多了。

最后看着妻子风雨中卖卤货,那伟非常心疼,但是非常无奈,他终于抛下脸面帮着妻子一起卖卤货。

因为沈琳的手艺好,非常意外她的小摊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一天的收入也是观,最后那伟也认命了,放下了自己的面子和妻子一起卖卤货。

后来沈琳卖卤货存了点钱,准备盘下一个门店,这样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而且也能够让生意更加稳定了。

于是两人算是真正在燕郊住下了,而北京,而那个800万的房子终究是容不下他们了。

看到结局,我感慨万千,深刻感受到北上广这种城市的残忍,可是就算残忍,依旧有很多年轻人怀着梦想去那里,因为那里机会多,工资高。

但是那里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而那样的地方外地人想要真正站稳脚跟更是非常艰难。

就连那隽这样的高材生也不过是勉强站稳脚跟,而那伟做到副总人到中年也不得不认命离开那座城市。

所以北京很美,但是也很残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