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历史与现实早就证明:海归派是建设中国的重要力量。

作者:今纶


4月22日,在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关于选拔人才的一番回答引起舆论哗然。


她到底说了什么呢?董明珠说: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并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消息当时就炸锅了,新京东、第一财经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反对。


我真有点懵圈,这真的是董明珠董总说的吗?把视频点开看了三遍,又把主流媒体的报道看了一圈,很遗憾,是真的。


突然,想起一些珠海名人,他们一定不赞同董明珠的说法。


01 海归纵横海疆杀敌为国捐躯


珠海有个南屏镇,镇上出了一位名人叫容闳,他已经于1912年去世。


我刚在某导航上搜了一下,这个南屏镇距离珠海格力总部只有几公里,开车十分钟左右就到。


容闳是个厉害角色,甚至连孙中山都要给他写信,请他来政府里任职。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容闳


1828年秋,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南屏镇一户贫困农家。(香山县为广东古县,主要地域包括现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州市、佛山市部分地区)


我们挑他几件主要的事情讲,大家就知道他还是有本事的。


首先是学历:容闳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为首名于耶鲁大学就读的中国人。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耶鲁大学里的容闳铜像


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文学士毕业,返回中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


容闳是典型海归派,而且是珠海人。


他可是和曾国藩打过交道,而且帮曾国藩办过大事的人:


1864年,他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次年回国。所购100多种机器,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


而且他提议派学生官费赴美留学,曾国藩就是听了他的劝,与李鸿章商议后奏报清廷获准。


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4年间,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影响深远,学生中后来出了两位大学校长。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留美幼童


这些人留学归来的学生很多后来都对中国的现代人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综述说一下,然后开个名单,大家就明白了。


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回国后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扎扎实实为中国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比较突出的有: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詹天佑


唐绍仪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唐绍仪


蔡绍基 ,北洋大学校长;


容尚谦 ,海军舰长;


梁敦彦 ,清朝外务尚书;


唐国安,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梁如浩,1912年曾短期任外交总长,因拒绝签署外蒙条约去职。


这些人算得上人才吧。


还有一些海归甚至纵横海疆杀敌,为国捐躯,是为英雄:


阵亡于中法海战有:


邝永钟、杨兆楠 、黄季良 、薛有福


阵亡于中日甲午海战的有:


陈金揆、沈寿昌、黄祖莲


他们中很多人是珠海人,他们会同意董总的说法吗?


这些人是忠诚之士吧,那么,按照董明珠董总的标准,对应的机构、部门该不该用呢?


02 央视播放《容闳》纪录片


继续说容闳,他还曾积极参加过维新运动。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容闳年轻时


1896—1898年,容闳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种种兴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两大建议,但最后却因官场腐败内斗被朝廷否决。


1898年6月中旬,光绪皇帝正式颁发“明定国是”诏书,百日维新正式开始。9月21日,维新失败。容闳冒险潜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再后来,他就成了一位革命者:


1901年9月,一些革命党人在香港开始策划夺取广州的起义,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但容闳认为应当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


容闳在美积极活动,计划筹款,训练武装力量,支援中国革命,和孙中山保持密切书信往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并寄去一张自身近照。


4月21日上午,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


孙中山先生亲笔邀请回国担任要职,这样的人中国也没几个。


容闳故居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屏村西大街三巷1号,面积约200平方米。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而且,《容闳》近年来甚至得到了央视的关注与传播:4集电视纪录片《容闳》于2015年8月17日至20日在中央电视台9套(纪录频道)播出。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这就属于官方定性了。


容闳会同意董明珠今天对海归派的言论吗?肯定不会吧。


容闳先生如果在天有灵,估计棺材板都要拍烂了。


03 三位海归热血报国


有人会说,这都是以前的事儿,不算数,好的,我们看看现代的。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回到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全部科技人员就是从有关部门抽调的30多名科技专家和当年刚分配来的100多名大学生,首任院长钱学森“手把手教”。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


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去世。新华社发表的《钱学森生平》中,涉及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导弹核武器”、领导设计制造的“核潜艇”、牵头组织实施的“人造地球卫星”、参与组织领导的“洲际火箭”和指挥成功的“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


1991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一项命令,授予钱学森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钱学森是海归派。


钱三强1948年从法国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任所长;1956年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即“二机部”);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病逝于北京。1999年9月,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钱三强


中国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氢弹研制成功的时间在几个核大国之中是短的,钱三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钱三强是海归派。


李四光先后于1904年赴日本和1913年赴英国留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期间先后攻读采矿专业和地质专业。1949年12月25日,李四光夫妇冲破重重阻挠,在意大利热那亚秘密登船回国,几经辗转,于1950年5月6日才到达北京。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1952年8月,李四光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他担任主任的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设立了第二办公室,专门负责铀矿资源的普查勘探工作。到1960年代初,勘察队根据李四光提出的“地质构造与辐射勘测相结合”的思路,找到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铀矿资源,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届人大开幕当天,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1969年3月5日和11日,李四光分别同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领导谈开发石油的10年规划问题。他去世后的几十年来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一些新突破,证明了李四光指出的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石油开发的广阔前景。


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完成人为来自地质部的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等9位专家,还有来自石油部和中国科学院的14位专家,总共23位。


李四光是海归派。


因为海归派的突出贡献,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说道:“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我知道还会有人说,这是几十年的,好,我们看看去年的政策。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留学回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搭建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落实留学回国人才社会保险待遇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意见明确,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举个例子:


2022年,颜宁从美国归来,彼时她已经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11月21日上午,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宣告成立。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博主:董明珠不用海归是大错特错


这样的海归派要重用。


所以,一切无需多言。


历史与现实早就证明:海归派是建设中国的重要力量。


所以,这一次,我不同意董明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