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方关税生效的最后时刻,特朗普成功“吃定”了欧盟,后者为何会作出妥协,难道是因为特朗普打出一张“有关中国”的底牌?

日前,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不会延长8月1日加征关税的生效期限。说白了,美方这就是在警告没有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如果不能按照美方的步调走,那结果就是加征的关税无条件生效。

特朗普为何能“吃定”欧盟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卢特尼克还进一步强调,希望欧盟能和美国尽快达成协议。具体来说,这次针对欧盟的关税问题便是“特朗普模式”的又一力证。所谓特朗普模式,就是用关税这一打击手段逼迫对方进入谈判桌,以期达成符合美国利益的一揽子贸易协定。

对于特朗普来说,目标明确:要给美国经济带来直接利好的协议。而对于欧盟,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因为若美欧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达成协定,欧洲就不得不实施反制措施,加剧双方紧张关系。

然而,就在双方手握利剑、随时准备出击之际,突然宣布的美欧15%关税协议,让局势瞬间发生了翻转。


特朗普为何能“吃定”欧盟

(美国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



此次美欧达成的贸易协议可谓是个“大单”,从数字上来看,几乎让人难以置信。欧盟不仅承诺对美国增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还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军事和能源产品。这样的协议,不仅止于经济层面,还深刻影响到地缘政治层面的战略平衡。

这个宏大的贸易协议映射出双方各有所图。对美国而言,除了短期的经济收益外,通过销售军事装备和能源产品,将进一步深化与欧洲的军事合作,这无疑巩固了美国在北约中的核心地位。

欧盟则借此增加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迎合了其能源政策转型的战略目标。


特朗普为何能“吃定”欧盟

(美欧新协议可能激化欧盟内部矛盾)


虽说贸易协议达成,但不要被表面的友好蒙蔽,暗地里的较量依旧激烈。可以大胆假设,这份协议并不能覆盖欧盟27个国家复杂的利益诉求。在日益分化的欧盟内部,某些声音可能会质疑特朗普的贸然加税是否真的违背了国际规则,侵害了部分欧盟国家的利益。

而这种摩擦必将给未来的美欧经贸关系埋下隐患。更何况,在中美尚未敲定最终协议的背景下,不乏有分析人士猜测,倘若欧盟采取如中国般更加强硬的谈判策略,结果或将截然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看似只有经济性质的协议,却有着明显的战略意味。欧盟承诺购买更多美国能源产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气,这不仅能提升欧盟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还符合其摆脱俄罗斯能源束缚的愿景。同时,美欧之间在国防领域的合作也将得到加强,为双方在面对共同军事威胁时提供更多保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特朗普来说,这份贸易协议可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它意味着美国继续增强在欧洲的影响力,确保其在北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支持乌克兰防御方面的筹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事,在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谈判过程中,特朗普手中握着的那张“底牌”可是极其关键。据报道,特朗普在会面中,抛出即将与日本、中国等国达成重要协议的消息,这无疑在无形中向欧盟施加了巨大压力。从媒体见证的情况来看,这个信息显然成为了压垮欧盟立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朗普为何能“吃定”欧盟

(冯德莱恩可能本想让特朗普一起施压中国)



对于欧盟领导人而言,刚刚结束的访华之旅,才与中国达成了一些关于气候问题的联合声明,但更深入的贸易协议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冯德莱恩在与特朗普会晤时,本希望通过施压让美方转移注意力至中美谈判,岂料特朗普直接表明会和中方将有协议达成,让欧盟原有策略分崩离析,不得不迅速接受美方提出的条件。

所以说,尽管这份贸易协议看似是一场双赢游戏,但未来的变数不容小觑。

首先,协议对欧盟内部经济的真实影响还有待观察,各成员国能否从中均衡获益将是一个难题。

其次,特朗普的谈判风格虽然短期有效,但长远来看,美欧关系是否会因潜在的贸易摩擦而出现新一轮冲突,仍需保持警惕。

再者来看,考虑到美国计划与其他国家签署新贸易协定,这可能会让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新的震荡。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关系尚在调整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加紧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将可能对欧盟带来更大压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