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个人才,才能创造出这么朗朗上口的真实段子啊:

1.除了顾客是现宰的,其他都是预制的。

2.这次我站西贝,那边站满了。

3.老罗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4.一岁的宝宝吃两岁的西兰花。

5.妈妈懒得做饭,带孩子去饭店吃饭,没想到饭店也懒得做。

6.羊死了一年多了阎王让它赶快投胎,羊说不行我还有一条腿在西贝冻着呢。

现在我倒是看出来了,原来西贝之所以能在千军万马中活下来,跟人没关系,它只是恰好站在了风口,被时代的风力吹起来了而已。要不然,贾国龙和樊大卫也不会接二连三地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论调!消费者吐槽饭菜不好吃还贵,还是预制,商家不乐意了,还要跟消费者拼了,罗永浩做什么了吗?只是吐槽了一下,西贝就开始自杀式的傲慢了,这也太抽象了。

樊大卫,如今视频已被他主动删除

事情起因很简单:

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一句话,把西贝送上热搜。

按照正常剧本,品牌要么装死,要么客客气气回一句“欢迎提意见”。若西贝当时诚恳回应,这事本来就不算事。但西贝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自爆”的路:创始人贾国龙高调宣布起诉罗永浩,开放食堂给媒体随意采访,没有金刚钻却偏偏要揽下这瓷器活,结果直接暴雷

要是他们继续装死,可能还是能留下一些西贝死忠粉,可时代的风口给了他们一种错觉——“我很厉害,如今西贝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全靠我的实力”!于是,继贾国龙之后,西贝合伙人樊大卫就开始跑出来作妖了。

樊大卫一脸正义地发布了视频《论罗永浩和撒尿男孩的区别》,将吐槽西贝预制菜的罗永浩比作“在后厨撒尿的男孩”,声称其行为是“利用器官制造损人不利己的恶心事件”。视频中,樊大卫反复质问:“你深入调研了吗?就敢说西贝全是预制菜!”——翻译成大白话,无非是“你罗永浩算老几,也配批评西贝?”

问题是,罗永浩说的再怎么不全面,他至少是以顾客身份发声,而顾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不好吃、值不值这个价”。这在消费关系里,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反馈。但西贝的反应,却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姿态:不是去解释到底哪些菜是中央工厂做的,哪些是门店现炒的,而是先把质疑者钉在耻辱柱上,给他贴上“恶心”的标签。结果舆论场立刻炸锅,消费者的第一反应不是“原来西贝被误解了”,而是“这老板架子也太大了,连批评都容不下”。

在樊大卫那番“情绪化输出”之后,公众记住的不是西贝的澄清,而是那句“罗永浩恶心”,以及那股子“你不配说话”的傲慢。

消费者最怕的不是预制菜,而是被当傻子。

预制菜不是原罪,但不透明、不沟通、反批评,才是把品牌往沟里带的杀手锏。西贝这些年一直喊着要做“良心企业”,结果一到关键时刻,却拿出一副“我好你别管”的架势。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姿态,才是真正的公关灾难。

所以,这场风波最后演变成全国热议,根本原因不是罗永浩吐槽得有多狠,而是西贝高管的态度有多拧巴。消费者吐槽是权利,企业解释是义务。罗永浩说得可能偏激,但樊大卫的回应,才是真正让西贝丢脸丢到全国的关键。因为在公众眼里,这不是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辩论,而是一次关于“企业是否容得下批评”的试金石。而很遗憾,西贝交出的答卷,让人失望。

说到底,饭菜贵不贵、好不好吃,顾客自己心里有数;但“你有没有资格说我”,恐怕才是真正恶心的那句话。当企业把批评者当敌人,消费者就成了敌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