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2岁的张幼仪刚生下儿子,就被丈夫徐志摩逼着离婚。公公大怒,差点把儿子赶出家门。 他给张幼仪写信:“孽子可以不要,贤媳不可不留。以后你来当我女儿,我的家产就是你的家产。” 这位“大义灭亲”的公公,就是浙江硖石首富——徐申如。 徐申如虽然没有儿子徐志摩那么出名,却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有惊人的经商能力,办钱庄、建工厂、开公司……每一样都做得风生水起。 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募捐赈灾,颇受民众敬佩。 25岁时,徐申如已经事业名誉双收。 这一年,他喜得贵子,取名章垿,成年后又名志摩。 徐志摩周岁生日那天,一名叫志恢的和尚对徐申如说:“此子系麒麟再生,将来必成大器。” 一句讨口彩的话,让徐申如心花怒放。 徐申如希望儿子能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重金聘请名师,给了儿子最好的教育。 徐志摩也不负所望,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天赋,文章写得流畅华美。也因此引起张家的注意。

张家是名门望族,与徐家称得上门当户对,两家长辈一拍即合,定下亲事。 1915年,徐志摩奉父母之命,娶了张家女儿张幼仪为妻。 张幼仪文静贤良,孝顺公婆,婚后第3年为徐家生下长孙。 在徐申如看来,这个儿媳妇简直满分。 可徐志摩不喜欢张幼仪,在儿子出生后,便独自到国外留学去了。 一开始徐申如还很高兴,满心盼着儿子专攻经济学,回来扩大家业。 没想到,徐志摩到了国外翅膀就硬了,直接放弃经济学课程,转去学哲学。 徐申如气愤不已,无奈鞭长莫及,只能由他去了。 为了不让儿子太放肆,徐申如主张让儿媳同去国外。 此时他还不知道,儿子正在筹划另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当时,徐志摩受到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的熏陶,想要冲破包办婚姻的束缚。 他告诉张幼仪,希望她“只做媳妇,不当太太。” 不久后,徐志摩迷上了16岁的林徽因,更是直接向张幼仪提出离婚。 那时,张幼仪刚怀上二胎,自然不同意。 她搬出长辈来,试图劝退徐志摩:“婚姻之事,需父母做主。” 徐志摩知道,父亲肯定不同意,便以“婚姻自由”为名,瞒着家里人。 可张幼仪说什么都不肯签字,徐志摩气愤之下,竟一走了之,把语言不通的妻子扔在了外国的街头。

好在,张幼仪的二哥挺身而出,将她接过去照顾。 从张幼仪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徐志摩都没有出现过。 直到次子彼得出生不久,徐志摩才兴冲冲找上门。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逼张幼仪签字离婚。 张幼仪看透了徐志摩的凉薄,心如死灰,含泪签下字。 在那个通信不便的年代,远在中国的徐申如,还不知道儿子的无义之举。 几个月后,徐申如才从报纸上得到消息,瞬间火冒三丈。 他不愿意失去张幼仪这个好儿媳,第一时间给她写信: “苍天在上,不薄良善,自今日始,吾儿幼仪即吾夫妻亲生儿也!孽子可以不要,贤媳不可不留。吾之家,即汝之家也。吾之产,即汝之产也!” 得知张幼仪留在国外念书,徐申如每个月给她寄去不菲的生活费。 对于儿子,徐申如失望至极,此后一封信也不给他写。 而徐志摩千方百计拿到离婚协议,赶去找林徽因时,才发现佳人早已离开。 聪慧清醒的林徽因,从徐志摩离婚一事,看清了他的凉薄,趁早撇清关系为妙,便不告而别。 徐志摩没能追到女神,转身又恋上好友之妻陆小曼。

他不顾亲友反对,不顾名声扫地,也要娶陆小曼为妻。 徐申如告诉张幼仪:“只要你不点头,他们这婚就结不成。” 张幼仪生性善良,不愿意为难徐志摩。 而且,那个时候的张幼仪,早就不需要依附徐家而活。 当初,她在德国学有所成,归国后教书、当银行家、开服装公司,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她早就走出那段失败的婚姻,如今又何苦为难徐志摩? 得到张幼仪的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结了婚。 尽管如此,徐申如始终不愿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 陆小曼挥霍无度,不操持家务,而且不懂得与公婆相处,总是闹得很不愉快。 徐申如夫妇看不惯陆小曼的生活作风,索性搬去和张幼仪、长孙一起住。

1931年,徐志摩的母亲病危,徐志摩想让陆小曼前去照顾,被徐申如拒绝了:“她若来,我便走。” 母亲过世时,陆小曼一身孝服赶来,却徐申如派人拦在半路,怎么都不肯让她进家门。 徐志摩因为这件事跟父亲顶撞,自此父子反目。 让徐申如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的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永远离开人世。 噩耗传来,年逾六旬的徐申如老泪纵横,悲叹道:“完了!” 刚失去相濡以沫的妻子,又与独生儿子阴阳相隔,徐申如的悲痛可想而知。 在给儿子的挽联中,他沉痛写道: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岂忍老父,重赋招魂?” 1944年,72岁的徐申如在孤独中离世,归葬于徐志摩墓旁。 独子徐志摩,让徐申如骄傲一时,却伤痛了一世。 虎父犬子,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悲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