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握了朝政与军权,内部治理有序,外部多次北伐,成为尽心尽力的忠臣楷模。不过,这只是从诸葛亮的角度看的。如果站在刘禅的角度,作为蜀汉皇帝,权力几乎被剥夺,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很多时候是皇帝干掉了掌权的大臣。那么,为何诸葛亮不愿将政权归还给刘禅呢?

实际上,关键在于诸葛亮认为刘禅无法胜任,要恢复汉室,必须由他亲自来,这是对刘备的承诺,也是他一直的志向。诸葛亮早在未出仕时就自比管仲乐毅,两人都是君主放权给臣子,臣子独揽大权最终办好事的典范。特别是管仲,齐桓公本身并非才华出众,但有了管仲最终成就一代霸业,诸葛亮早就怀抱这样的理想。后来刘备托孤时也称刘禅无能,诸葛亮可以替代,说明刘备清楚诸葛亮不会谋篡位,同时也为诸葛亮掌权提供了理由,丞相的权力得到了刘备的认可,皇帝都能做,为何不能独揽大权。

诸葛亮的才华有目共睹,因此他独揽大权对整个蜀汉都很有利。至于刘禅,他应该也意识到自己才能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所以更放心地交给诸葛亮处理。历史上的君臣关系总是错综复杂,诸葛亮和刘禅就是典型的强臣弱君关系,而且最后能善终,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其中,诸葛亮功不可没,因此很多人称赞刘禅,说他多有谋略、多聪明,其实并不必要,他只是一个能力不强但也不算坏的皇帝。说他多聪明、多有谋略未必,只能说他不笨,知道自己有限,交托的人也没有叛变的念头,这算是一个幸运的皇帝,或许也是刘备这些年在乱世中积下的阴德。

历史中很多事并非绝对,运气有时也很重要,诸葛亮独揽大权,毫无野心,对刘禅忠心耿耿。不过,像周公害怕谣言、王莽器重贤士,事情发生前我们根本不知道结果。曹操、曹丕当初也认为司马懿是忠臣,结果司马懿做了什么,众所周知。诸葛亮和刘禅都算是幸运的,有些皇帝自己不行,还不喜欢老臣,总想清除他们,如果诸葛亮遇到这样的昏君,可能也很无奈。

刘禅最后被带到洛阳,留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与汉献帝一样,都有一个好结局,政治环境当时还算温和,不像司马懿之后,对待旧皇帝、旧贵族,只剩下彻底的屠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