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兵团进入淮海战场

1948年11月28日,刘伯承、邓小平正式向中原野战军下达命令,对其包围在淮海战场东侧双堆集一带的国民党军第12兵团黄维部发动总攻。早在26日,该兵团所属4个军及第4快速纵队10万余精锐就被包围在此,黄维一度组织4个精锐师,想趁中原野战军立足未稳实施突围。、

黄维兵团突围受挫

不过,他忙中出错,竟然选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第85军110师担任突围先锋,该师师长廖运周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5期炮兵科,次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就在国民党军中长期潜伏,20余年间一步步升迁至少将师长。他在突围的关键时刻,突然率领部下5000余人战场起义,彻底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部署。

中原野战军各部利用黄维兵团突围失利的机会,全线发起攻击,在几个方向都取得了进展。考虑到黄维兵团原本就被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2公里的狭小地区,遭到压缩后只能固守在几个小村庄里,再也动弹不得,因此中原野战军上下都非常乐观,认为“全部战斗至迟明日(28日)可以解决。”

敌人顽强抵抗

中野第一波攻击失利

不过,后续战事的发展的确让中原野战军大跌眼镜,黄维兵团不愧是王牌部队,在28日当天不仅顶住了各个方向的进攻,甚至集中了3个步兵团,在12辆坦克和飞机重炮掩护下再次发动突围,幸好对面的中野6纵17旅50团等部顽强抵抗、死战不退,激战了大半日才总算击退了敌人这次攻势。

由于伤亡太大,邓小平后来总结这一阶段的反突围作战时说:“对付黄维兵团的每一次出击,我们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对付敌人的步、炮、空、坦克的协同进攻,实属艰苦。”原来,中原野战军在1年多前刚刚经历挺进大别山作战,12万精锐从晋冀鲁豫部队军区一路强渡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所有重炮都被迫放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面对大量堡垒而我军炮火不足

现在全军口径最大的炮也就是2门75毫米野炮和12门75口径山炮,平均每门炮仅20余发炮弹;迫击炮虽然有207门,每门炮平均还不到2发炮弹。黄维兵团仅其第4快速纵队就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而且炮弹充足,因此在作战中,完全压制了中原野战军的火力。

偏偏双堆集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村落稠密,且都是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村落四周多沟渠,黄维兵团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特点,构筑大量地堡、掩蔽部,由交通壕相互贯通。同时,黄维收集了全兵团400辆美制十轮卡车,装满泥土充当工事,组成了著名的汽车防线,拱卫自己的兵团部。

黄维兵团卡车防线

两项战术成功围歼黄维

从11月28日开始,中原野战军各部全力攻击,战斗殊为惨烈,黄维兵团的防御简直是前所未有的顽强。每个村落或据点守军都是非死即伤,被俘虏的情况很少。为了减少伤亡,突破黄维兵团防线,中原野战军不得不推广了炸药包抛射筒和土工近迫作业两项重要技术:

一方面用汽油桶改制的发射筒,将20公斤重的炸药包抛射到敌阵地内,不仅对其工事造成严重破坏,爆炸所引起的冲击波还能将爆心近处的人员震死震伤。另一方面将交通壕一直挖到敌军阵地前沿,然后在火力支援下连续爆破,紧接着步兵冲锋,使黄维兵团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到12月3日,黄维兵团在中原野战军连日逐点围攻下,被歼灭3万人,全兵团机动兵力已不足6个团,阵地日益缩小、形势也更加岌岌可危;到16日,黄维兵团被彻底全歼。

黄维兵团覆灭的报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