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秋,天京事变爆发后,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为了挽救天国只能重建领导核心,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成为当时的中流砥柱,其中又以陈玉成为最。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当之无愧的擎天柱。作为青年将领的楷模,陈玉成十四岁便参与金田起义,一路追随诸王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克武昌,下江宁,定镇江,二破江南、江北大营;独立率领军队之后,击败胜保、德兴阿、和春等满清大将,三河大捷中击毙湘军悍将罗泽南之高徒李续宾,战功赫赫,威震一方。陈玉成1862年6月被捕后,曾说:“天国去我一人,也就失去了半壁江山。”由此可见,英王陈玉成确实不是一般之人。

1860年,湘军大部队源源不断向安庆进发,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太平天国统帅部决定西征武汉,以解安庆之围。当时拟定的作战方针是,陈玉成从长江北岸进军湖北东部,李秀成从杭州出发进入江西,然后从江西进入湖北西南部,最后两路大军会师武汉城下,然后再攻城。这一作战方案在当时是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是解救安庆的最佳策略,但是李秀成此时锐意经营江浙一带,对西征不感兴趣,所以迟迟不带精锐部队出征。陈玉成在集贤关作战失利后,李秀成直接率大军返回杭州,会师武汉的作战计划落空,安庆危在旦夕。1861年底,安庆陷落,天京西门户顿时洞开,西部已无战略屏障,首都无险可守。

陈玉成因为救援安庆不利,天王洪秀全一怒之下直接撤销陈玉成英王的爵位,而对他手下的一些大将则是大加封赏,加官进爵,这使得陈玉成颇为寒心。此时的局势对陈玉成非常不利,曾国藩为了稳妥起见,在出兵天京之前一定要先把安徽北部的太平天国势力清除干净,以免皖北太平军坐大之后直接挥师北伐,到时将会是功亏一篑。清除皖北太平军的计划一出,陈玉成顿时就感到了危险,因为曾国藩此次的战略目标很明显,就是要将自己消灭干净。而安庆的失陷,不但使自己退往天京的路途中断,更加致命的是洪秀全此时已经不信任自己,也没有打算让李秀成出兵西征拯救自己。

陈玉成退守庐州(合肥)孤城后,太平天国在皖南的基地已经全部丧失,湖北东部的根据地也相继沦陷,陈玉成已成瓮中之鳖。当时陈玉成想过一条出路,就是让扶王陈得才前往陕西、甘肃一带招兵,遵王赖文光则往河南一带发展势力,两员大将外出招兵后,陈玉成成为了光杆司令,困守庐州。而清军胜保部队则趁机强攻庐州城,虽然屡次进攻都被陈玉成击退,但是太平军的物资补给和兵员补充却遇到巨大的困难;陈得才、赖文光外出招兵又没有音信,庐州城危在旦夕,随时有被攻克的可能。陈玉成此时又想出一条妙计,就是自己亲率领主力部队前往陕西、河南与陈得才、赖文光汇合,然后发展势力,伺机北伐中原,直取北京。要么就是从陕西下四川,夺取天府之国,然后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北方当时没有重兵驻防,主力部队均在南方一带作战;石达开此时也正好进军四川,不出意外,两支分离多年的部队将会再次汇合,到时天下的形势势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正当陈玉成准备实施该计划之时,驻守在安徽寿州的奏王苗沛霖给陈玉成送来一条妙计。苗沛霖就带来一句话,“英王跟我去寿州,本人部队众多,我们可以东山再起。”陈玉成本来不相信出身于土匪,性情反复无常,立场摇摆不定,后来被天国封为奏王的苗沛霖;自己的部下也反复告知此人反复无常,俨然墙头草,不可轻信,但陈玉成在处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相信苗沛霖一次。陈玉成率领四千部队从庐州突围后,直奔寿州,正当自己率领几十号亲信进入寿州城准备商议发展计划之时,苗沛霖下令城门紧闭,立刻捉拿陈玉成。陈玉成中计被捕后,苗沛霖直接将其送往胜保军营,由于陈玉成忠于天国,拒绝向清军投降,胜保又害怕捻军会半路出来截杀抢救,所以在押往北京途中的河南延津县将其凌迟处死。

陈玉成的命运告知我们:墙头草,随风倒之类的小人不可轻信,自己拼杀一生而取得的成绩,往往因为轻信小人一言而前功尽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