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侠经营的小店被第五牧业大队一扫而空,货物售罄后她计划进城采购。于是,张凤侠携带着文秀奶奶和文秀这一老一少一同前往城市。

利用这次机会,文秀到网吧投稿,请托摊主暂时照顾奶奶。然而,当她完成投稿下楼时,发现奶奶不见了,这让她惊慌失措。

张凤侠在找寻文秀时,文秀急忙向母亲报告奶奶失踪的消息。张凤侠并未责怪文秀,而是冷静地指出老太太因年事已高,走不远,随后母女俩一同展开寻找。

她们发现奶奶在寻找回沈阳的车站,张凤侠机智地借用了一个小摊的小旗,假扮售票员声称车辆即将开往沈阳。奶奶便顺从地跟随她们离开。

奶奶是一个时而迷茫时而清醒的老人,患有阿兹海默症。在他人面前,奶奶大部分时间表现得不清醒,且似乎总是饥饿。尽管如此,奶奶的形象非常可爱,就像一个老顽童般惹人喜爱。

关于奶奶的角色设定,许多人认为迷你剧不应将原著中的外婆改为奶奶。在李娟的散文集中,外婆同样是个极具魅力的角色,与李娟感情深厚,三人共同生活。

有一段时间,李娟把外婆接到城里同住。这时的外婆与剧中的奶奶十分相似,年迈而健忘。李娟白天需上班,无奈只能将外婆反锁在家。外婆不清醒时会大声喊叫,这让李娟非常难受,她深感如果能留在家中陪伴外婆,外婆就不会那么痛苦。但李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需要工作以维持生计,因此只能让外婆继续这样被反锁的日子。

李娟的外婆一生坎坷,未曾享受过安逸的生活,一直在流浪中度过。最终,外婆与女儿张凤霞一起生活,尽管物质条件不算优渥,但至少不再孤单。

虽然李娟时常感觉到外婆的孤独,但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命运。

在改编后的迷你剧中,李文秀的奶奶与张凤侠的关系虽为婆媳,却与原著中李娟外婆的生活状态有着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张凤侠多年来一直带着奶奶生活。

奶奶像原著中的外婆一样,内心渴望回归故乡。外婆离乡背井随女儿生活,却始终未能重返故土;剧中的奶奶在清醒时也会向文秀述说昔日在沈阳的时光,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尽管可能再无机会实现。

考虑到奶奶年事已高,独自返回沈阳无法自给自足,而张凤侠也不可能仅因婆婆的思乡之情就陪同她回去。

在孤独中的奶奶,如果张凤侠和文秀都在店里,她还能找人聊天;但如果两人都有事外出,奶奶就只能独自留守,这反映出许多老年人的现实情况。

无论生活条件如何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年轻人忙于谋生,而老人有时希望与年轻人交流,年轻人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或者即使有时间也未必有耐心聆听老人的心声。

剧中的奶奶真实地反映了原著中外婆的生存状态,展现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独与无奈,而生活依旧在继续前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