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回望千年运河,有人会忍不住问:大运河之于河南,河南之于大运河,究竟如何?当我们把两个厚重的“载体”拉近就会发现,河南与大运河看似很远,但在血脉相承上却是如此之近,二者早在千年前就水乳交融,彼此成就,映照你我。大运河文化中少不了河南的元素,河南历史中也流淌着大运河的烟波。

在夏邑县济阳镇街西的省道北侧,一块“隋唐大运河遗址”的石碑后,一段荷叶覆盖下的碧绿古运河兀自流淌,河上面的省道上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中闪回穿越。

大运河的形成,河南功不可没。河南地处九州腹地,道里均等,八方辐辏,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运河营建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大运河流经古都最多、文化遗产最丰富、主河道线路最长的省份。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郑州、开封等9个省辖市,现已探明的河道长度为686公里,遗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的根脉和原点。

运河边的非遗,89岁的王素花“汴”出《清明上河图》

大运河流经河南区域的文化遗产灿若星河。千百年来,大运河在中原大地上留下灿烂的文明足迹。洛阳、郑州、开封等9个省辖市的40个县分布着70个大运河遗产点。大运河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丰富的风俗文化,6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木版年画、唐三彩、洛阳牡丹花会、大相国寺梵乐、汴绣等,以及丰富的故事、传说、艺术与民俗。大运河在中原大地留下清晰的历史脉络,5项世界文化遗产、2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着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浚县、濮阳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书写并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和岁月的沧桑轮回。

“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历经沧桑的大运河河南段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黄河以南的部分几乎已全部淤埋地下,成为长达数百公里的运河遗址。或隐或现,流淌于地上的是文化;湮没于地下的是历史。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围绕“两轴三极七片区”,发挥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叠加的优势,沉睡地下的运河遗址应运更生,流淌地上的运河水道生机勃发。昔日舳舻千里,帆樯林立的大运河即将成为中原大地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申遗十年,千年运河“豫”新生。河南是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和核心区,在这里,文化遗存和旅游发展融合,历史文化名城和运河文化贯通,从“唯汴水横亘中国,半天下之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的大宋东京梦华,感受“以古闻名、以新出彩”的开封蝶变;从隋朝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感受“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丢也不会丢”的分量。昔日的繁盛与今朝的风韵,大运河在新时代河南“活”了过来、绽放出更璀璨的色彩,未来,一条尽览华夏文明、彰显中原文化的大运河,必将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刘永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