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25日,一次蓄谋已久的偷袭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丰岛附近海域爆发。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开炮偷袭了清军北洋水师的运输舰队,由此揭开甲午战争的序幕。

然而,在第一发炮弹出膛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悄然打响——可悲的是,羸弱的清政府不但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丧失土地,在舆论场上一样是一溃千里、任人宰割。发动侵略战争的日军被美化成“为正义而战”的“文明军队”,而被迫应战的中国军队反而被歪曲成“侵略他国”的“野蛮军队”。

为何会如此颠倒黑白?实际上,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政府就把控制和引导国际国内舆论作为重要策略,并持续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开展。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后,当地政府邀请清政府派兵进驻。而与此同时,日本军队也不请自来。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发布诏书。清政府的诏书大概内容为: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他们有内乱,请我们出兵平息内乱,这是清政府和朝鲜内部的事情,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该出兵。然而日本明治天皇的诏书却表示: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清政府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日本要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

日本的宣战诏书当然充斥着谎言,但从影响舆论的角度看,更容易拉拢国际社会。他们深知,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反观清政府,还沉迷在传统的“天朝上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中。就这样,在外国看来,日本成了遵守国际规则的国家,而清政府则是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的“野蛮国家”。

未战先败!在国际舆论造势上,清政府显然不是日本的对手。

而当战争正式爆发后,相比于清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与放任,日本主动操纵传媒工具,让战争谎言深深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认知。日本政府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宣传的总指挥,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中国和日本“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先后被日本收买。据说,让英国中央通讯社发布一次有偿新闻,日本需支付2000日元。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每次需给606英镑。在金钱的驱使下,不少外国媒体很快沦为日本的代言人。

包装出来的“文明”真的是文明吗?战场上,日军取得优势后,从朝鲜一路杀进中国辽宁,继而攻占旅顺。在此,日军暴露了其野蛮兽性的本来面目,短短4天内,就屠杀了旅顺约2万平民,连老人、小孩都未能幸免。旅顺一时间沦为人间炼狱。为了掩盖罪行,日军专门留下了36个活口处理尸体。据记载,抬尸队用了整整1个月才把尸体聚在一起,就连焚烧尸体都花了10多天。

这样滔天的罪恶居然能被舆论所无视和美化。在日本政府的策划和收买下,英国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发回的有关揭露日本野蛮残害中国平民的报道,英国中央通讯社一边对日军的罪行选择失明,一边大肆报道日军给受伤的清军“提供医疗服务”的“事迹”,美国《纽约新闻报》甚至发表谬论,“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野蛮是这样被塑造成“正义”的,无辜是这样被抹黑成“愚昧”的。反观清政府,战争伊始就缺乏舆论宣传的意识。不同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采取欺骗隐瞒、金钱收买方式混淆舆论,清政府将一切外国记者拒之门外,导致国际社会只能听到日本人的声音,清政府的声音基本听不见。旅顺大屠杀发生后,自恃正义在手的清政府,甚至还将希望寄托在欧美国家身上,等着他们向日本兴师问罪,根本没有考虑将相关情况提供给媒体。

国际上的“公论”往往不是不辩自明的,而羸弱的清政府既无力更无心,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甲午之殇让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其教训之惨重至今令人沉思。

原来我们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流行“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古往今来,舆论战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发生战争或者冲突,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往往会全力抢占舆论主动权,千方百计用道义包装自己,设法为战争定性,为行动正名,进而掌握制敌先机。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比导弹飞得更快。即使一百多年过去,某些侵略成性的国家依然将收买舆论的那套老把戏视作“必杀技”,连所谓的遮羞布都不要。就在近日,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发布名为《欺骗》的条令,堂而皇之地介绍如何利用欺骗来对付敌人。这些年,某些美西方政客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大量造谣抹黑,变着花样给中国泼脏水,甚至到了反智的地步。

回望历史,警钟长鸣。习主席多次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当前,国际形势依然波诡云谲,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守好舆论阵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者:三寸日光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