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家在哪里,我们都希望家业顺风顺水。

可是,如何才能顺起来呢?需要借助良好的地势,更要积累智慧。

曾国藩说过:“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治家,是功在千秋的事,太快了,会是欲速则不达,或者富不过三代,不可取。

现在以“琅琊王氏”为例,说明一个家庭上等的风水存在“三个慢”,体现了家业的持续发展,富贵的长期积累。

01

孝顺要慢,供养到老。

在正式建立科考制度之前,普通人要做官,一般是通过名人、官员的推荐。举孝廉,就是重要的途径。

“二十四孝”之中,有一个典故叫“卧冰求鲤”。

王祥,祖父是东汉的刺史,到了父亲这一代就没落了,定居在乡野。

更糟糕的是,王祥的母亲很早过世,后母朱氏入门,对子孙很不友善。

有一天,朱氏想要谋害王祥,恰好王祥去小解了,躲过一劫。面对后母的凶狠,王祥没有生气,而是责罚自己,说:“既然我在家里,是多余的,那就请谋害我吧。”

朱氏听了,非常感动,然后改变了态度,对王祥温和了很多。

冬日里,到处白雪皑皑,朱氏想要吃河鱼。王祥闻讯,跑到河边,用身体把冰面融化,捞到了鱼,还做了鱼汤。

普天之下,很快就传出了王祥的孝行。地方官员来求证,然后写了推荐信。

孝道在家里,就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比方说,王羲之的几个儿子,虽然放荡不羁,但是对父母很孝顺;王羲之的妻子,在晚年时,还得到了朝廷的供养。

晋武帝司马炎评价王祥:“德行高尚,是兴隆政教的元老。”

我们有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

很多家庭,子女孝顺父母,一时半会很热情,但是时间长了,就很不耐烦。甚至有人把老人抛弃。

而孝顺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是世世代代都需要的。

作为子女,起码应该管好父母的一辈子。等父母入土为安了,才算告一段落。后来还有祭奠、扫墓等。

孝顺变成了终生的事情,日积月累的行为,就会放大家庭的光芒,促进家人的和睦。

直到今天,我们对孝顺的人很敬佩,在工作中也更愿意提拔孝顺父母的人。

想一想,连父母都不管的人,哪能在职场上,敬职敬业,恐怕只能做自私自利的事情吧。

02

立业要慢,胸有成竹。

王祥的父亲王融,虽然退隐了,但是很有才华,多次被朝廷请去做官。

王融一次次推辞,专注于教导子女,管好家庭的几亩田地。在其过程中,也让子女努力读书。

当王祥成名之后,也得到了多次举荐,但是他却说“父母在,不便于离家”。等父母过世了,他才真正踏上仕途。

对于工作的成绩,王祥是很谦卑的,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

三国时期,曹魏的将军吕虔,送给王祥一把宝刀,说:“有这把刀的人,位列三公。”

面对巨大的地位诱惑,王祥反复推辞。得到宝刀之后,他也不佩戴,而是在临终前,给了弟弟王览。

再往后,王览家就地位显赫,出了王导、王会、王羲之等一大批名人。

王导还是东晋的开国元勋。

在书画界,王家是风生水起。唐代,有王朐、王淘等名臣;在宋代,有名臣王缙;在明代,有王世贞这个文学家;延续到清朝,其家族里,还出了王鉴这个大画家。

从事业发展上,我们要明白,慢工出细活。

任何事情,不要一挥而就,要慢慢来,胸有成竹,千万不要有错误。对于忽然的事态的发展,也要把握住。

看王羲之练习写字就知道,入木三分,才算真的功底。

熬得住“十年寒窗无人问”,才能有“一举成名天下知”。哪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很多家业,是几代人的积累。一代人,可能一件事都做不完。

03

育儿要慢,别拔苗助长。

王献之小时候,问父亲王羲之,如何写好字。

王羲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看着水缸,王献之发愁了,但是他坚持多年,用毛笔把水慢慢用完。

果然,王献之的书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东晋时,王导作为权臣,但是对于儿子王恬却总是不看好。

王恬年少爱好武艺,反复练习,后来继承了丘县子的爵位。可见,父亲的冷漠,也是反复的锤炼。

容许自己的子女,能够大器晚成,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当子女二三十岁的时候,也许在社会上,还没有摸索到门道。父母急着要看答案,这是逼着子女走投无路。

子女小时候读书,需要循序渐进,十几年的时光,一天都不能减少,也不能跳过去。

想一想,每个子女都能慢慢发展,也接纳他们的过错,那么以后还有崛起的机会。就是一代人垮掉了,下一代人还有勇气站起来。

04

理学大师孙奇逢曾说过:“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而其自操之。”

家庭的风水要改变,不是老天爷的意思,是每个家人的责任,更是家长的智慧。

家是一生的牵挂,也是保护我们一生的港湾,哪能只看某一个时段呢?

从家庭到家族,那么风水的变数就更多了,需要高瞻远瞩。

鲁迅先生说:“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愿天下家庭,厚积薄发,驰而不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