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李德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您今天要不要换个人?”康熙仰头喝光一杯鹿血酒:“废什么话?就是她!” 高在仪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里几乎没怎么出现过,她不是什么宠妃,但通过他,我们了解到康熙晚年那座紫禁城里的故事。 高在仪身上有着江南汉族家庭带来的书生气,但却要承载一个年迈帝王对衰老肉身的恐惧与欲望。 你想想那个画面,十四岁的江南少女突然被送进深宫,面对的是比自己父亲还年长的皇帝。连续七天的宠幸,听起来是莫大荣宠,实际上却是一场煎熬。康熙那时已经四十七岁,在平均寿命不高的清朝算是个老人了。他日日喝鹿血酒,夜夜召幸年轻妃嫔,不过是想向自己证明——朕还没老,还能掌控一切。 高在仪这样的女子在史书里就剩个姓氏,连生卒年月都模糊不清。她像一件精致的瓷器,被用来装点帝王最后的雄心。那些夜晚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紫禁城的红墙再高,也挡不住一个少女思乡的泪水。她身上那份江南书香门第的气质,在帝王眼中不过是新鲜的玩物。 康熙晚年对年轻肉体的痴迷,暴露了权力顶峰者最深的恐惧。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开创康乾盛世,却战胜不了时间。越是功成名就,越害怕衰老死亡。高在仪们成了他对抗时间的药引,用她们的青春来滋养自己日渐衰败的身体。这种关系里哪有真情,不过是各取所需——皇帝要证明生命力,妃嫔要谋个前程。 看看清朝后妃名录就知道,康熙后宫堪称清代之最。光是册封过的后妃就有五十五位,更别说那些没名没分的官女子。高在仪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她的悲剧在于,既要在肉体上承受帝王沉重的欲望,又要在精神上保持才女的风范。这种撕裂,比失宠更折磨人。 这些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她们的痛苦和挣扎,都被一句“皇恩浩荡”轻轻带过。其实哪有什么浩荡皇恩,不过是权力碾压下无声的叹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我的宝藏兴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