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谥号是大帝的皇帝。历史对于孙权的评价最多的就是曹操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和孙坚同岁)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不仅曹操,就连刘备都希望有这么一个儿子。也是后世开国帝王的最大希望,既有开疆拓土之功,又有守成固土之能。孙权虽然与曹操和刘备是同时代的人,但他确实是一个晚辈,曹操比孙权大27岁,刘备比孙权大21岁。真的是当儿子看。

三国里面,东吴是最没有开国基础的,这和孙家出身不高有很大 关系,吴郡孙氏出身很卑微,虽然他们自称是孙武之后,但基本上就是为了自抬身价瞎认祖宗,孙钟出身就是一个种瓜的农户,孙钟有三个儿子,老大孙羌,老二孙坚,老三孙静,孙坚有五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为嫡出,孙郎为庶出。其中孙策和孙翊遇刺而亡,孙匡和孙郎因病早亡。在这些人里,除了孙权,余下成人的没有一个活过30岁的。可以说,孙权很长寿,基本上熬死了很多和他同时代的人。

从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行刺去世,19岁的孙权接替其位。被东汉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开始,到252年,孙权实际控制江东52年,是整个三国时代掌权时间最长皇帝,孙权和诸葛亮基本同岁(诸葛亮比孙权大1岁)。可以说,孙权接班的时候并不太平,江东士族比不认可孙氏集团,也算是危机重重,但孙权比起自己父兄来,孙权最大长处就是不迷信武力,更多采取柔和的手段与江东士族进行“谈判”和妥协,当然,他最大短板在于军事能力太差,对比曹操和刘备这样人军事大家来说,差的太多,但孙权还有一点长处就是知人善任,懂得放权,不干预军务。三国四大战役,其中两场战役是以孙权胜利告终的(赤壁和夷陵),和曹操与刘备相比,他历史的定位无疑要暗淡了许多。

从公元208年到229年,此时是孙权的高光时刻,此时君明臣贤,名将辈出,孙权先后赢得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濡须口之战,石亭之战,击败曹丕。从孙权接手时候的三州之地,扩大到具有荆州,扬州,交州等四十个郡县疆土。孙权的能力是不如刘备和曹操,孙权绝对不是一个守成之主,更远胜于曹丕曹睿和刘禅。

孙权初执江东,在张昭、周瑜的辅佐下逐渐稳定局势。孙权改变孙策时代的强硬态度,对士族阶层以安抚为主、招贤纳士。以鲁肃、诸葛瑾为代表的外来户和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当地士族都加入了孙权的幕府。虽然最终孙权一生,都没有彻底解决淮泗集团和江东士族的对立关系。但由于孙权依靠他的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得两大集团保持了战略平衡。孙氏集团出自淮泗集团,但现实又不得不逼迫和江东士族进行合作。为了稳定江东士族,孙权的子女都是和江东士族大族联姻的。

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是江东士族的代表,这四家几乎占据了江东文武大半江山,四大家族世代通婚、同气连枝。多年以来孙权对他们从利益上笼络,从政治上防范,从不对他们授予重权,可四大家族的势力还是一天天膨胀,子弟、门生遍布朝堂。公元 220 年,孙权问病危的吕蒙(淮泗集团)谁可以接替他。吕蒙虽病但还没有糊涂,孙权这么问就等于不露声色地否决了陆逊接班的资格,吕蒙推荐孙权(养子)的朱然。于是朱然出任吴国最高军事长官。但后来面对刘备的入侵,孙权又不得不让江东士族出身的陆逊做主帅,让朱然做他的副手。孙权对江东士族是又打击又拉拢。

后来由于淮泗集团的衰落,江东士族集团开始膨胀,孙权就开始借二王之争开始对江东士族大开杀戒,晚年又开始特务统治。以至于陆逊都被活活逼死。都说孙权晚年残忍好杀,几乎将数十位江东大族高官一律诛杀,实际上就是江东士族崛起到了孙权无法控制地步,到了孙权以后依旧如此。这就是说,孙氏政权与江东士族的合作彻底以失败告终。东吴就此衰落走向覆灭。

公元 252 年,70 岁的孙权死于中风。孙权无疑是杰出的二代,但我们现在提及东吴高光人物是孙策,周瑜和陆逊。而不是孙权,在孙权身上体现的更多是“孙十万”,是背盟杀关羽,这对孙权显然是不公平的。乱世出英雄,但不是每一个乱世都能出英雄。孙权最大的不幸在于,他偏偏生在了一个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放眼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位帝王里,比孙权强的也就又有几位。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