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使出了所谓“战略不确定性”这一招数,先是拿关税作为大棒威胁他国一番,随后又拿谈判当作胡萝卜诱饵,诱使他国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同美方展开谈判,最终还能实现拉拢他国,合力对抗中国的目标。
面对这种状况,中方前不久就向国际社会发出提醒,敦促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利益来讨好特朗普,否则将遭到中方反制。
然而,亲美本性难移的欧盟方面,似乎并没有把中方的这番话放在心上。近日,其就踩上了中方红线。
(我国国产大飞机C919)
日前,欧洲航空监管机构执行主任就向中方发来最新通知,称该机构还需要三到六年时间,才能完成对中国制造的C919飞机的认证。
要知道,在去年七月份,欧盟监管机构还曾派代表赴上海,对C919进行了实地认证考察,并给予了中方积极反馈。根据这一反馈,中方估计在今年就存在获得欧盟认证的可能性。
如今欧盟方面突然通知中方还等得三到六年,着实出乎中方意料了。
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欧盟方面这样做,主要是有两大目标。
首先就是要保护空客的市场主导地位。
现阶段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仍占据了全球民航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但C919的出现,将直接威胁这一格局。拖延适航证可延缓C919进入欧洲市场,为空客争取技术升级和产能调整的时间。
其次是配合美国对华科技围堵,并利用中国来争取和美方谈判的筹码。
过去数年时间里,美欧在适航证审核上一直存在隐形协调。因为C919若突破欧洲市场,将进一步冲击波音的地位,动摇美国在航空产业链的霸权。欧洲的拖延政策,实际与美国的对华技术封锁形成互补,共同压制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突破。
再加上当前国际局势紧张,中美贸易战进行的背景下,欧盟方面也能借此向美国展示所谓的“盟友一致性”,在之后和美方进行谈判时,也可将此作为筹码和美方要价。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
对于欧盟这种“耍赖”行为,中方实际上也有应对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通过签署双边适航协议,已与全世界42个国家达成合作,范围覆盖亚洲、中东、非洲等地区,形成了一套独立于欧美之外的认证体系。其中沙特、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已明确表示了对C919的认可,并签署订单或开展合作。这种“非欧美市场优先”的策略,使C919无需依赖欧洲适航证即可实现国际航线运营。
而中方这边,我国国内民航市场本就庞大,现有外国机型超过4000架,未来20年预计需新增9000余架客机。在这种情况下,仅国内订单就可支撑起中国商飞未来10年的产能需求,形成“内需主导、外拓为辅”的发展模式。
对于欧洲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捅刀”中方,实际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长期以来欧盟标榜自己为“战略自主”,但如今C919的问题就暴露出了其受制于美国的深层困境。若欧盟继续充当美国“经济附庸”,一方面将使得新兴市场离心,削弱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号召力;另一方面还会使得内部凝聚力瓦解,到时候依赖中国市场的东欧成员国将大力反对欧盟对华强硬政策,加剧“老欧洲”与“新欧洲”的裂痕。
更何况,就经济互补性和市场依存度来看,欧盟在贸易战背景下,完全离不开中国。
去年一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且其是中国机电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汽车、奢侈品和农产品的重要消费国。欧洲新能源电池、航空制造等产业全部依赖中国供应链。
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预计未来四年将使欧盟损失1.1万亿欧元,这一代价将迫使欧盟必须寻求多边合作对冲风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欧盟抗衡美国经济霸权的关键伙伴。
(空客生产)
总之,欧盟在C919适航证问题上的短视行为,实质是将短期政治投机凌驾于长期战略利益之上。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仅会削弱其航空产业竞争力,更将动摇中欧合作的根基。
最后,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贸易战背景下,欧盟若想维护自身利益,必须认清中美欧“三角博弈”的本质,即中国不是对手,而是平衡美国单边主义的关键伙伴。唯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回归务实合作,欧盟才能在多极化世界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正如中欧建交 50 周年联合声明所言:“做成就彼此、照亮世界的伙伴”,这才是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最优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