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自3月21日播出以来,便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它的持续火爆不仅为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也为全维度解析城市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与品格魅力,进而打造出一个“高标准”和“强范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旅游则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又一桥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伴而生、密不可分的。这个春天,很多人通过一部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在一代诗人的作品和人生境遇中再次爱上杜甫、爱上唐诗,也在文化的指引和心灵的治愈过程中随诗人的足迹走进四川,感悟这片土地带来的情绪价值、治愈能量和生活温度。

由上海鋆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鋆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SMG互联网节目中心、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自3月21日播出以来,便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开播不到一周,全网播放量破2000万。它的持续火爆不仅为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也为全维度解析城市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与品格魅力,进而打造出一个“高标准”和“强范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推开时光的门

原来你是这样的杜甫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杜甫仿若是一位永远悲天悯人、满心忧国忧民的老者。我们所熟知的杜甫,是目睹长安沦陷,挥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国家命运深深忧虑的他;是家中亲人饿死,自身陷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般多病颓唐境地的他;是秋夜屋漏,饱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之苦,深陷生活困境的他。长久以来,他仿佛从未体会过快乐的滋味,似乎从呱呱坠地起就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然而,人们却忽略了,真正的杜甫也曾是鲜衣怒马的追风少年,怀揣壮志,仗剑天涯。正如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中杜甫所言:“如果不是山河破碎、命运使然,谁愿当一个稳重人?”

作为一部将诗词与文旅巧妙融合的国风潮流喜爽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大胆采用反套路的古穿今反向叙事手法,让杜甫挣脱了家国动荡、政治黑暗的沉重枷锁,于现代社会中展现出一个诗意盎然、幽默风趣且治愈人心的全新形象。现实生活中的演绎,将鲁迅形容杜甫的那句话——“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给演活了。

剧中,杜甫或是对汉昭烈庙门票比杜甫草堂贵10元一事斤斤计较,或是化身“兔头爱好者” 大快朵颐,又或是在现代世界与汪伦重逢,争论李白为谁写诗更多,甚至穿越到现代后还能说唱rap、玩转谐音梗。相较于历史上被定义为“伟大”的杜甫,观众在此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杜甫。他宛如身边的朋友,有着对美食的热爱,也有着常人的小心思。恰恰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点滴,让杜甫的人格魅力愈发真实可感,使他不再仅仅是历史长河中遥不可及的伟大诗人,而是一个能走进大众内心、引发情感共鸣的鲜活个体。

穿过诗意的墙

跟着杜甫看蜀地声色繁华

历史是城市独特的记忆,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脉。西南大山里的四川自古得天地灵气,文运昌盛不仅滋养出众多的文化名人,还吸引了无数文化名人投奔而来,世间由此有了“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致力于四川文化符号的创新,请来诗圣杜甫作为城市的代言人,实现“地域情怀”的升华。短剧将杜甫穿越到现代的落脚点设定为四川,楚辞领着杜甫穿梭于大街小巷,一同走进这片曾令杜甫由衷感慨“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的土地,也让他那颗漂泊不定的心觅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就这样,诗圣杜甫也就藉由一个华丽的转身,成为观众领略巴蜀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名人符号。

透过这部短剧的镜头,观众仿若能与杜甫携手开启一场奇妙旅行,真切领略到四川充满烟火气的现代生活。这部短剧也悄然成为了一份极具特色的四川“打卡攻略”。杜甫初到现代四川,在火锅店的蒸腾热气中,火锅热辣仿佛点燃了他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激情,感受着现代四川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豪爽;剧院中,当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杜甫从这一张张变幻的脸谱中,仿佛看到了四川历史的沧桑变迁与文化的传承不息;当杜甫穿梭在锦里古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街边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都散发着四川独特的生活气息,在锦里的每一步,都像是走进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民俗画卷。四川的美食、神秘的川剧变脸、热闹的锦里古街等,因深厚文化底蕴的曝光,愈发令人心生向往。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情怀跨越时空界限,汇聚成延绵不绝的中华文脉,铸就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在杜甫人生的寒冬岁月里,他有幸在成都度过了一段温暖而美好的时光。即便穿越到现代,他或许仍会由衷感叹:“就是这里了,余生就在这里了”。成都温暖了杜甫,而杜甫也用他那深情的笔触,为成都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当杜甫和楚辞走进杜甫草堂,这里是他曾经生活创作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后人缅怀他的圣地,草堂内清幽宁静,绿树成荫,杜甫看到现代人们对他的诗歌和文化的敬仰,心中满是感慨。在这片曾经孕育出《成都府》《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的土地上,他的精神与文化依然熠熠生辉。而当他来到汉昭烈庙,在梦中与诸葛孔明对谈,诸葛孔明安慰“世道会变得更好”,创作《蜀相》时的景象与现实似乎在此刻交织。当杜甫站在峨眉山的山巅,俯瞰着脚下的山川大地,感慨“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眼前的壮丽美景与他诗中描绘的山河相互呼应,让他仿若重新找回了创作那些经典诗歌时的灵感与激情。

唐诗所蕴含的生命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四川文化旅游导览的各种要素有着天然的契合。这也让《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在文旅融合层面呈现出更为新颖独特的一种方式。当古老的诗歌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形成激烈碰撞,成功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显著效应,也就让那些追求真实的年轻人更有理由去爱上这座别具一格的城市。

激荡年轻的心

彰显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说到底,《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为何能成功?

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它牢牢扛起了“文化自信”这面大旗。无论节目形式如何推陈出新,其深深扎根于历史传承和民族基因的文化内核始终坚如磐石。以杜甫为典型代表的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早已融入中华民族世代赓续的文化血脉,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首首熟悉的唐诗,在短剧中借杜甫重游故地之际被深情诵读,尽管大唐盛世已消逝在历史长河千余年,可观众体内深藏的文化密码瞬间被激活。刹那间,家国情怀、天下担当、浓浓乡愁等情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就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说,即便时代变迁,人们依然能从中深切体会到山河破碎时那份深沉的悲痛与眷恋。这种文化力量,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中华儿女的心紧密相连,支撑着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

其次,《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通过杜甫穿越之现代这一设定,巧妙地对“穿越”这一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升级。曾在科举中遭遇无人录取困境的杜甫,置身新时代高考制度下,由衷感慨其公平公正。遥想古代科举,舞弊丛生、权贵操控,寒门学子出头艰难,相较之下,现代教育给予每个人平等竞争的机会,怎能不让杜甫心生艳羡。目睹现代盛世繁华,曾在诗中满含国家忧患的杜甫,如今纵情山水,尽享安乐生活,不禁发出“宁愿文思凝滞,无作品流传,也不愿家国遭受如此大难”的感慨。当杜甫陷入“一生漂泊、一无所有、一无所用”的自我怀疑时,现代人坚定回应“过了千年,我们依旧记得他”。在这部剧中,杜甫往昔所有的苦难、悲愤与遗憾,在现代社会都得到了慰藉与补偿,这无疑是当代人借剧集向历史献上的最浪漫告白。

而这部作品更我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完全能够为某些现代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短剧中“拼命搭子”这一生命相连的规则设定,巧妙地串联起杜甫与剧中人物楚辞的命运。当楚辞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躲在卫生间连灯都不敢开,满心绝望地认为 “广厦和欢颜与我无缘”,甚至萌生出放弃生命的念头时,杜甫不惜揭开自己家人饿死的伤疤,用切身经历鼓励楚辞振作,要勇敢地活出精彩人生,最终助力楚辞走出精神泥沼。

《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让年轻观众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从未远离,传承在岁月中更显熠熠生辉。这样的感动越多,年轻观众对系统了解过去与现在关联性的渴望也就越发强烈。唐诗的世界里诗人众多,期待未来能以更多新颖鲜活的方式,让更多诗人走进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而不是仅存在于课本之中。相信在未来《跟着唐诗去旅行》的第二季、第三季,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藏,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进一步拉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古老的唐诗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