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嘻影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西嘻影业制作,杨晓培担任艺术总监及总制片人的电视剧《六姊妹》正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同步热播。该剧改编自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说,以皖淮小城淮南为背景,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故事,通过描绘何家人在各自人生道路上经历的婚恋、工作、生活、人情等命运起伏,折射出普通百姓家庭的生活变迁。

剧中,在何家老宅的屋檐下,六姊妹的人生轨迹如同六条蜿蜒的河流,时而交汇,时而分离,最终汇入亲情的海洋。该剧通过细腻的群像塑造和深刻的亲情表达,不仅展现了中国家庭关系的多维复杂性,更以年轻化的视角和对时代细节的还原,让观众在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中,重新审视家庭的意义。

讲述亲情故事的《六姊妹》中,有很多吃饭的场景。

家庭群像的年轻化书写,引发观众精神共鸣

《六姊妹》中的家庭关系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每一笔都勾勒出不同的情感层次。何家丽(梅婷饰)与母亲刘美心(邬君梅饰)之间的母女关系,既有传统家庭长女的责任与担当,又夹杂着现代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何家丽从小被当作男孩子养大,她的坚韧与牺牲精神,既是当时家庭的需要,也是时代的烙印。而刘美心对女儿的依赖,则折射出传统女性在家庭中的被动地位。年轻观众在何家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从刘美心的身上感受到了代际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祖孙关系的刻画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何文氏(奚美娟饰)的温厚与智慧不仅维系着大家庭的和谐,也成为六姊妹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引。何文氏与何家丽之间的祖孙情,既有传统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呵护,又有现代女性之间平等的情感关系。这种祖孙关系的塑造,激起了年轻观众对于传统家庭温暖的记忆,让他们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重新思考家庭和个人的关系。

家丽、家文、家艺、家欢……剧中何家六姊妹的名字都寄托了父辈对美好生活的具象化想象,某种程度上说,也将抽象的时代诉求转化为具体的人格符号,完成宏大叙事向个体经验的诗意沉降。该剧将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放到了时代浪潮中,通过她们对事业和婚恋的选择,展现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在现代观众的精神世界里激荡起层层涟漪。

梅婷饰演何家丽。

跨越时空的亲情表达,重新诠释家庭的意义

《六姊妹》对时代细节的还原,既呈现了历史的真实与厚重,更在时代的变迁中凸显了亲情的珍贵。剧中,何常胜的永久牌自行车,何家丽下乡时携带的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何家小院天井里的酱菜坛子——这些充满年代感的物件,不仅是时代的符号,更是亲情的载体。这些物质细节构成了记忆的铆钉,将漂浮的情感锚定在具体的历史坐标上,即便Z世代的观众也能通过实体物件的媒介,感受到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该剧置景充满年代感。

剧中,亲情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亲情的力量,让何家六姊妹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也让观众在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家庭的重要性。在当下这个个体意识日益强化的时代,剧集通过何家四代人的故事重新诠释了“家”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家庭不仅是血缘的联结,更是情感的纽带,是每个人在风雨中前行的精神支柱。

《六姊妹》以亲情为纽带,编织出一张既扎根传统又极具现代张力的亲缘网络。它既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它不是对过往岁月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呈现中国式家庭的韧性生长,让不同代际的观众在何家屋檐下找到血脉相连的心跳共鸣。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