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参观者可全方位感知“南水”如何“北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逍 文/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陶岔渠首向北蜿蜒,破山过河,川流不息,一路北上……

6月8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主题采访团走进陶岔渠首560公里外的焦作。

4000亩的生态绿化带,全国唯一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方志馆……焦作市是南水北调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一泓碧波与青青堤岸为城市展开了生态蝶变、水城融合的绿色画卷。

一渠清水穿城而过

给焦作带来啥变化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生态绿化带——天河公园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总干渠两岸绿意盎然,阳光穿过树梢,斑驳地洒在生态走廊上,不少市民在公园内散步游玩。

据了解,焦作市是南水北调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该公园分布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贯穿主城区10公里、两侧共20公里、占地面积约4000亩。

“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目前,天河公园12个节点生态公园已全部开放,为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0余亩,不仅构筑了一条“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安全屏障,同时发挥了滞尘、降燥、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功效。

美景的背后,则是焦作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奉献。在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南通路至普济路南岸的西王褚遗址,有一块灰砖墙上记录着南水北调征迁的记忆。

在西王褚村民王联成心中,南水北调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国家工程,让村民们享受到都市生活的同时,在保留西王褚村遗址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绿化景观,既满足了老村民的乡愁,也把公园搬到了村民家门口。

王联成的感受,是周边征迁村民的缩影。天河公园从蓝图设计到建成开放,绿化带项目共耗费17个月时间,其中完成4008户、1.8万人、176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只用了4个月。

全国唯一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方志馆“落户”焦作

在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伫立着一座犹如一个大如意的白色建筑——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是全国唯一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方志馆。

据了解,该馆的设计灵感来自成语“水到渠成”,外观以水为形、以南水北调渠道为意。

在序厅,南水北调中、东、西线工程以微型的山河实景,浓缩进一个大型沙盘中。在基本陈列厅,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等重要工程节点,以3D打印、实物造景等方式进行展示,形象又不失趣味,观众可全方位感知“南水”如何“北上”。

方志馆分为室内、室外两大空间,室外各种大型机械组团亮相。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号”穿黄工程盾构机、提槽机以及衬砌机等20余台机械(原机)展陈。

据了解,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已成为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文化传播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水北调向焦作供水总量超4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穿城而过,给焦作人民带来的不仅是“景美”,更重要的是“水甜”。

由于地处内陆,北依太行,历史上焦作居民的饮用水大多来自地下水,水质较硬。在焦作西王褚村生活近40年的王霞感触颇深:“之前烧水水垢特别多,烧水壶要经常换不少,口感也偏涩偏苦,净水器更是离不开。”

自从喝上了丹江口的水后,王霞觉得水甜起来了,净水器彻底成为摆设。

南水带来“甘甜”的水质变化,已成为焦作人的共识。在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办事处府城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南水北调焦作段的水质“哨所”——府城南水质自动监测站。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干渠共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府城南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从南到北的第4个,每隔4小时自动监测1次,每日监测6次,通过对水温、电导率、pH等9项指标的监控,掌握焦作段水质信息动态,保障焦作段水质安全。

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焦作苏蔺分水口率先投入使用。2019年7月20日,南水北调府城水厂试通水标志着焦作市两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两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已累计向焦作供水40426.22万立方米,水质持续符合二类水质指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