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这份公告藏着三重收费标准,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最吃亏,每净吨要交 50 美元;中国建造的船更麻烦,按每净吨 18 美元和每卸货集装箱 120 美元比着算,哪个高就按哪个收;
就连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也得按每净吨 14 美元交钱。唯一能豁免的只有 132 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其他船型想躲都躲不开。
更严的是,船运公司必须在到港前三天,通过美国财政部的 Pay.gov 平台交完钱,还得填清楚船名、IMO 编号、预计到港时间这些细节,少一样都可能被拒在港口外,连装卸货都不让碰。
中远海运的调度室里,老周盯着屏幕上的船队分布图愁得抽烟,他们刚测算完,公司和东方海外合起来一年要多交 15.3 亿美元,占了全球十大班轮公司额外成本的一半。
他手里的 10 万吨级集装箱船航线表已经改了三遍,原本跑美西航线的 20 艘中国造大船,得全调到亚欧航线去,再从韩国租船补美线的缺。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负责人倒还算镇定,他们的订单排到了 2029 年,只是美国客户始终为零,现在更担心新订单会受影响,毕竟船东们都在重新盘算造船地点。
航运咨询机构 Alphaliner 的数据早算出了名堂,2026 年全球船公司要多掏 32 亿美元。以色列的以星航运得扛 5.1 亿,法国达飞集团要出 3.35 亿,而马士基因为船队结构特殊,反而只需要交 1750 万,长荣和现代商船更是几乎没影响。
深圳一家物流企业的王志从天天问船东,暂时还没收到涨价通知,但上海到洛杉矶的航线已经悄悄加了每柜 1000 美元的附加费,谁都知道这笔钱迟早要摊到成本里。
美国本土的反应也透着慌乱。洛杉矶港的吞吐量 10 月预计环比降 12%,已经出现大船绕行的苗头。美国卡车运输协会急着发警告,说港口要是因为缴费问题卡住,感恩节的商品库存可能少 15% 到 20%。
农场主们更犯愁,他们 60% 的农产品要靠海运出口,成本涨了就得压缩利润,而美国造船成本是中国的 5 倍,想靠自己造船替代根本不现实。
中国这边早有准备,9 月 29 日刚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里加了反制条款,能对歧视性措施收特别费用,甚至限制对方船舶进港。
商务部正联合欧盟、日韩在 WTO 告美国,中国船东协会也在拉着全球 20 多家船东建 "国际航运公平联盟"。沪东中华船厂已经造出了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东南亚的造船订单上半年还涨了 27%,中欧班列前三季度开行量也增了 34%,都在悄悄缓冲风险。#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